李晓静

作品数:15被引量:19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可信度实证分析西方媒介大学生新闻报道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中国电化教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智能时代传播学受众与效果研究:理论、方法与展望--与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斯坦福大学杰佛瑞·汉考克教授对谈被引量:12
《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3期108-128,共21页李晓静 付思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AXW005)的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盛,不论在理论发展或是研究方法层面,都给传播学科的受众与效果研究带来了新契机。本文立足于国际前沿和本土研究的视角,通过与祝建华教授和杰佛瑞·汉考克教授的学术对谈,探讨了智能时代受众研究和媒介效果研究的前沿...
关键词: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理论前沿 研究方法 人工智能 用户行为 计算传播 国际化 
知沟视域中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建议*——基于河南修武申国完小的质化研究被引量:7
《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12期53-58,74,共7页李晓静 
上海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经费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认知专项学术课题(课题编号:16JXRZ0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7BXW006)的阶段性成果~~
该文研究目标旨在以知沟理论视角来深入剖析中国农村小学在教育信息化硬件接入、技术使用及其对知识获取的影响等三方面的现状,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全文采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结合问卷调研的质化研究方法,对河南典型的农村小...
关键词:知沟理论 数字鸿沟 教育信息化 农村基础教育 质化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媒体国际研究进展分析被引量: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8-24,共7页李武 黄佩 李晓静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YJC86001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YJC860003);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0CG15)
利用CiteSpace Ⅱ对459篇新媒体文献,从研究时空分布、作者期刊分布和研究主题及热点演变等角度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英美是首当其冲的两大研究阵地,荷兰是开展国际合作最充分...
关键词:新媒体 知识图谱 CITESPACE  研究进展 
TV2.0时代新技术在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中的应用被引量: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155-156,共2页顾文俊 李晓静 
一、用户造就的TV2.0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人们常以Web1.0和Web2.0来区分互联网的发展阶段。Web1.0是互联网的初期,在技术上采用html做的静态网页,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是单向的应用。Web2.0采用ASP、PH...
关键词:TV2 0 电视节目制作 新技术 应用 WEB2 0 Web1 0 传播 英国 
社会化媒体可信度研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被引量:40
《新闻大学》2012年第6期105-114,共10页李晓静 张国良 
本文对社会化媒体用户进行了在线随机抽样调查(N=754),旨在探究中国网民如何评价社会化媒体的可信度,并比较传统媒体、web1.0网站和社会化媒体的可信度高低,还探讨了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化媒体可信度。研究发现:在三类媒体中,传统媒体仍...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媒介可信度 传统媒体 web1 0 媒介使用 
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被引量:14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2期84-89,共6页李晓静 
上海市"晨光学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CG019;项目名称:Web2.0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599),集中探讨大学生的网络聊天如何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研究发现,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积极作用,它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与熟人的强联系,...
关键词:社会交往 网络聊天 大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 现实生活 问卷调查 研究样本 交往范围 
求职信息渠道与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53-58,共6页李晓静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样本(N=627),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和入户面访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集中探讨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人际传播/互联网/传统媒体/组织传播)、求职渠道的满足需求程度、如何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信...
关键词:人际传播 渠道满足 就业信心 
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信度被引量:27
《新闻大学》2007年第4期66-73,共8页廖圣清 李晓静 张国良 
国家211课题"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研究"
本文以上海居民为研究样本(N=800)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国公众如何判断传统媒介和网络的新闻可信度,并探求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媒介的新闻可信度。研究发现,中国公众认为电视新闻最可信,传统媒介的新闻比网络新闻更可信;媒介依赖比媒介使...
关键词:新闻可信度 中国媒介 媒介表现 
西方“媒介可信度”研究述评(下)被引量:15
《新闻大学》2007年第2期52-60,共9页李晓静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前任会长张国良教授主持的国家211重大课题--"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与社会影响"的成果之一。
“媒介可信度”不仅是个体对于媒介的态度和评价,更是一种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媒介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媒介可信度”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科乃至相关社会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旨在对西方丰富的“媒介可信度”研究成果进行系...
关键词:媒介可信度 西方 研究述评 
西方“媒介可信度”研究述评(上)被引量:17
《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39-48,共10页李晓静 
“媒介可信度”不仅是个体对于媒介的态度和评价,更是一种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媒介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媒介可信度”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科乃至相关社会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旨在对西方丰富的“媒介可信度”研究成果进行系...
关键词:媒介可信度 西方 研究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