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春

作品数:7被引量:45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师研究方法行动中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外国教育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教师实践性知识之生成过程:一项案例研究被引量:20
《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3期63-70,26,共9页李莉春 孙海兰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AIA06135)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回顾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近三十年来的主要成果,指出现有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探究,对实践性知识特性中的默会性与反思性的关系探讨也嫌不够。本研究将舍恩的行动中反思和行动中识知作为实践性知识的分析单位,...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 行动中识知 行动中反思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过程 
“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之辩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被引量:16
《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12-18,共7页李莉春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编号:AIA06135)
"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之争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和舍恩(Donald A.Schon)所论述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核心议题,实质上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所一直探求的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他们提出的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使用理论模型"、"双路径学...
关键词:使用理论 信奉理论 交往合理性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层次与能力被引量:2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1期92-105,共14页李莉春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AIA06135)。
课程教学领域的反思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相连,被区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解放性反思。本研究结合舍恩所论述的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中反思过程,对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访谈,发现在教学中三种反思层次都存在,且相...
关键词:教师的反思能力 行动中反思 反思水平/层次 
“行动中反思”的实践认识论评述及其对教师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9
《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14-18,共5页李莉春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AIA06135)研究成果之一
针对实证主义认识论所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者与实践者相分离的状况,舍恩在《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提出"行动中反思"的实践认识论,描述了知行合一的反思性实践者的形象。本文对其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对其在教育界的反响进行评述...
关键词:行动中反思 实践认识论 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被引量:76
《外国语》2000年第1期65-72,共8页高一虹 吴红亮 李莉春 
本研究调查了我国部分英语教师对语言教学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的态度以及实践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具有科研兴趣和一定的研究基础,并注意到当前国内外语教学研究规范化的趋势、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对理论研究的指导...
关键词:外语 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调查 
“研究”和“研究方法”对英语教师的意义∶4例个案被引量:32
《现代外语》2000年第1期89-98,共10页高一虹 李莉春 吴红亮 
这是一项对外语教学研究者的研究。该研究采用访谈法 ,调查了“研究”和“研究方法”对访谈对象的意义。文章报告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者”、“教师研究者”、“做研究的教师”和“教师”4例个案 ,并进而讨论了“研究”和“研究方...
关键词:研究 研究方法 量化 个案 多元性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被引量:301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8-16,共9页高一虹 李莉春 吕王君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主要材料依据为1978—1997年间四本中文刊物以及1985—1997年四本英文刊物上的应用语言学文章。我们对其中的2486篇文章逐一作了分类,主要类别有三:1)以...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法 量化 质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