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和

作品数:3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赏读作文试题南风舜帝崇拜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语文》《语文月刊》《船山学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虞舜崇拜刍议
《语文月刊》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吴同和 
一据考证: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约1万年),人类大脑进化,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这个时期,先民开始对自然现象、以及千奇百怪的“物”,产生了敬仰、畏惧、疑惑、惊恐等复杂情感,渐而形成一种特殊的信仰形式——将某种动植物及山水泉石...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 泉石 旧石器时代 自然现象 复杂情感 
南风煦暖卿云飘——《南风歌》《卿云歌》浅析
《师道(人文)》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吴同和 
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卷五十七之《南风歌》(二首)、《乐府诗集》卷八十三之《卿云歌》,广为流传。解读这两组歌诗,可体悟舜帝理想的深邃和情怀的博广。一南风歌(其二)虞舜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
关键词:《乐府诗集》 郭茂倩 《太平御览》 歌诗 舜帝 南风歌 卿云歌 治民 
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古代德治法治摭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吴同和 
法治与德治,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天然地具有互补性。德治的基本功能在于劝善,法治的基本功能用以惩恶。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缺憾。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范着人们行为,共同贡献于人类文明。正确的治国安邦之道,应该崇德重法,法举德张...
关键词:德治法治 儒法诸家 唐尧虞舜 治国安邦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中华孝道文化刍议
《师道(人文)》2022年第1期49-51,共3页吴同和 
一许慎《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甲骨文的“孝”字,像一曲背老人手抚幼子之头,表示长辈对晚辈的亲爱之意。西周铭文中,“孝”被定义为“追思”“孝祀”“孝养”。中华天道信仰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关键词:组织单元 家庭和谐 《说文解字》 善事父母 甲骨文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商榷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第1期80-80,共1页吴同和 
高考作文题犹如春晚,万众瞩目,相比之下,其他学科少有人问津;同样是语文试题,作文以外的试题也无人传抄。正因如此,每年6月7日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尽管获得的信息未必准确,各大网站总是以抢先发布作文题为荣。品评试题优劣也极像点评春晚...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语文考试 语文试题 春晚 全国Ⅰ卷 部分否定 
在义与利之外
《中学语文》2019年第8期10-12,共3页周国平 吴同和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
关键词:义与利 人生哲学 君子 中国人 小人 义利 大义 
读文会意 赏景牵情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9年第2期48-48,共1页吴同和 
教学《小石潭记》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领会其写景抒情的技法,体味永州之野别具一格的美景,神遇柳宗元彼时悲欣交集的旷世情怀呢?田玲老师教学的《小石潭记》运用反复朗读、适时点拨的方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石潭记》 会意 教学任务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 别具一格 柳宗元 
房子是囚人的
《中学语文》2018年第35期10-12,共3页贾平凹 吴同和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关键词:房子 骨灰盒 泥土 
澹然离言说 悟悦心自足——《法华寺西亭夜饮》《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赏读
《语文月刊》2018年第11期86-88,共3页吴同和 
法华寺西亭夜饮 柳宗元 祗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关键词:《法华寺西亭夜饮》 言说 赏读 诗序 自足 柳宗元 夕阳 
唐之享先生《岁月诗痕》书评被引量: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7-10,共4页陈仲庚 杨金砖 周甲辰 吴同和 潘雁飞 
唐氏文学作品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氏作家以其辛勤的付出,为湖湘论增光添彩,在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之享先生,自北京外贸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政府部门任职,历任县委书记、省外经委主任、市委书记、副省长、省...
关键词:唐之享 《岁月诗痕》 永州籍文艺家 潇湘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