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养厚

作品数:12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道教唐初佛教唐代《公羊传》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汉中后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盛衰变化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62-66,79,共6页寇养厚 
针对西汉君主普遍重视今文经学而轻视古文经学的状况,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进行了二百年的斗争,结果古文经学由衰而盛,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则盛而衰,为古今经学所取代。
关键词: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左氏传》 郑玄 许慎 马融 贾逵 《公羊传》 《谷梁传》 
中唐新《春秋》学对柳宗元与永贞革新集团的影响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00年第1期114-117,共4页寇养厚 
中唐新《春秋》学是中国儒学由汉学向宋学转变过渡的关键环节 ,且在中唐时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中唐新《春秋》学及其代表人物陆质的思想观点对柳宗元及永贞革新集团诸成员影响尤大。柳宗元尊崇中唐新《春秋》学、尤其是陆质的思想学说 ...
关键词:新<<春秋>>学 中唐 永贞革新集团 柳宗元 
关于“《春秋》三传”的两个问题被引量:1
《殷都学刊》1999年第3期69-74,共6页寇养厚 
《春秋》三传的作者及成书过程,以及经历秦火之后如何复现于世,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代君主对三传的态度,也对学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春秋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汉武帝为何重视《公羊传》被引量:4
《文史哲》1999年第4期74-82,共9页寇养厚 
汉武帝之所以重视《公羊传》,既有总体原因,也有具体原因。从总体上看,因为在"《春秋》三位"中,《公羊传》属于政治理论性著作,而以其为主要经典的个文经学也全都注重阐发义理以通经致用,很强调为政治服务,实际也易于为帝王直接...
关键词:汉武帝 公羊传 理论依据 
武则天与唐中宗的三教共存与伟先道后政策──唐代三教并行政策形成的第二阶段被引量: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19-26,174,共9页寇养厚 
武则天佛教居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翻译佛经,对许多著名高僧给以礼遇,有种种佞佛举动。在佛教居先之同时,武则天又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之所以主张佛教居先,一是为了表示对李唐王朝的彻底否定,二是为了对佛教徒...
关键词:武则天 唐中宗 佛教 道教 佛先道后 
唐初三帝的三教共存与道先佛后政策──唐代三教并行政策形成的第一阶段被引量:9
《文史哲》1998年第4期70-78,共9页寇养厚 
唐初三帝主张道教居先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借助道祖老子以抬高皇族李姓的门第名望。除此之外,唐高祖为了对道教徒的兴唐之功表示回报,唐太宗在与其兄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曾得到道教徒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为了利用道教徒阻止武则...
关键词:唐初三帝 道教 佛教 道先佛后 
唐代三教并行政策的形成被引量:7
《东岳论丛》1998年第4期75-80,共6页寇养厚 
唐代三教并行政策的形成寇养厚一这里首先说明三个问题。(一)关于“三教”。所谓“三教”,按一般说法,是指以孔子为教主的儒教(孔教)、以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释教)、以老子为教主的道教(老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名副其实的宗...
关键词:武则天 唐初三帝 佛教与道教 睿宗 佛先道后 道先佛后 道教徒 唐中宗 司马承祯 宗教政策 
欧阳修文道并重的古文理论
《文史哲》1997年第3期88-97,共10页寇养厚 
从欧阳修所说的“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及在古文家中扬韩抑柳看,他是提倡先道而后文,充道以为文的。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非以道代文,实为有前提的文道并重观念。尤其是他提出传记文写作的“事信”与“言文”两大基本要求,并...
关键词:欧阳修 文道并重 柳宗元 范仲淹 韩愈 墓志铭 传记文 “文” 吕夷简 古文家 
韩柳论“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15-21,28,共8页寇养厚 
韩柳论“文”寇养厚韩愈和柳宗元在论及文道关系时虽然都认为“道”是文的内容,“文”只是道的载体,“明道”是为文的目的,“为文”只是明道的手段,但是,他们古文理论的精华却在于对“文”的论述。论“道”之目的在于解决“写什么...
关键词:柳宗元 《国语》 韩愈 继承借鉴 诗歌语言 “文” 儒家经典 古文运动 文辞 《毛颖传》 
韩愈古文理论中的“道”被引量:4
《文史哲》1996年第1期56-65,共10页寇养厚 
韩愈把宣传儒道与排斥佛老相联系。其宣传儒道,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恢复中断的道统,而现实目的却在于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其排斥佛老,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而现实目的却在于打击寺院经济以保证唐王朝的赋役来源...
关键词:韩愈 儒家之道 古文理论 排斥佛老 儒道 柳宗元 思想信仰 司马迁 现实目的 《原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