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仁

作品数:217被引量:2866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化学成分普洱茶中药英文药物组合物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岭的自然茶道探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5期95-98,共4页杨晓琳 杨岚 杨崇仁 
云岭自然茶道植根于云南多民族文化中,在云南高原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中茁壮生长。云岭自然茶道崇尚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具有深厚的内涵。云岭自然茶道追求原始自然之美,展现出粗犷、直白、开朗、乐观的美。云岭...
关键词:云岭 自然茶道 茶道哲学 茶道美学 茶道生活 
西印度醋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广西植物》2021年第11期1784-1793,共10页胥佳 李娜 朱宏涛 杨慰农 王东 杨崇仁 张颖君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01AS07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124)。
西印度醋栗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主产于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元江有引种栽培。该植物果实可食用,枝叶、根茎、果实等在东南亚各国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糖尿病、皮炎、发烧、天花等,印度尼...
关键词:西印度醋栗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茉莉花与茉莉花茶被引量:6
《福建茶叶》2021年第11期268-270,共3页王以静 李海舟 杨崇仁 许敏 
茉莉花是制作茉莉花茶的原料,我国引种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福建福州,广西横县,四川犍为和云南元江四个主要产区。通过查阅文献,对茉莉花的来源与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茉莉花的挥发性成分和用途进行梳理,考证茉莉花基源,及其传入中国...
关键词:茉莉花 茉莉花茶 茉莉花产业 
凤庆锦秀茶祖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被引量:1
《福建茶叶》2021年第10期21-23,共3页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
关键词:锦绣茶祖 大理茶 茶的历史 
云岭深处--普洱茶的故乡
《福建茶叶》2021年第8期11-13,共3页杨崇仁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茶叶。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费市场的需求,从普洱茶本身的特性出发,并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提出普洱茶新的概念。并讨论普洱茶的原料和故乡,以及普洱茶的源头。对普洱茶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关键词:普洱茶 大叶茶 大理茶 云岭 
古代印度三果浆的传入及其影响被引量:7
《广西植物》2021年第3期334-339,共6页杨崇仁 张颖君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FA018)。
三果浆(三勒浆)为源于印度的传统果药剂,由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和毛诃子,以及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等三种植物的果实为原料制作而成,是著名的藏药基础方,也是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代表方剂。三种植物同时录入《中国药典》,余甘...
关键词:民族药 三果浆(三勒浆) 丝绸之路 诃子 毛诃子 余甘子 
红脚艾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食品工业科技》2021年第3期315-319,共5页邢澍祺 李杰 韩惠娟 周振 黄建香 林泽斌 杨崇仁 
目的:对红脚艾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红脚艾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对红脚艾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和毒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红脚艾中主要营养成分排序为膳食纤维(59.6 g/...
关键词:红脚艾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食用安全性 
余甘子应用源流考被引量:11
《亚太传统医药》2021年第2期197-200,共4页杨崇仁 张颖君 王海涛 王建刚 丁艳芬 邵艳红 
余甘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既是我国民间常用的食用和药用植物,又是重要的藏药资源,还曾是来自丝绸之路的三果浆重要原料。关于余甘子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调查物种资源,阐明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开展民族医药学调研,梳理其历史...
关键词:余甘子 藏药资源 原料 物种资源调查 生物学特性 
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被引量:7
《农业考古》2020年第5期218-224,共7页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杨晓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普洱熟茶茶褐素的化学结构、形成机理与生物活性研究”(项目编号:21672223)。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发源地。通过植物资源学、民族植物学、生物地理学和民族人类学调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栽培茶的源头是野生的大理茶,茶的利用起源于古滇,茶的栽培与传播则出自...
关键词: 大理茶 古滇 古蜀 
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被引量:15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3期422-429,共8页陈建英 陈肖学 罗旭璐 杨崇仁 张颖君 李绍忠 江鸿建 赵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429);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2017-KF10);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Z17004,Z17005)。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
关键词:栽培古茶树 内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活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