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可

作品数:16被引量:2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普洱熟茶普洱茶后发酵茶氨酸大叶茶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考古》《中国医药情报》《大自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凤庆锦秀茶祖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被引量:1
《福建茶叶》2021年第10期21-23,共3页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
关键词:锦绣茶祖 大理茶 茶的历史 
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被引量:7
《农业考古》2020年第5期218-224,共7页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杨晓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普洱熟茶茶褐素的化学结构、形成机理与生物活性研究”(项目编号:21672223)。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发源地。通过植物资源学、民族植物学、生物地理学和民族人类学调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栽培茶的源头是野生的大理茶,茶的利用起源于古滇,茶的栽培与传播则出自...
关键词: 大理茶 古滇 古蜀 
漫话普洱茶
《大自然》2011年第6期56-60,共5页张颖君 陈可可 杨崇仁 
走进昆明的茶叶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品目繁多、形态各异的“普洱茶”,有散装的,也有紧压成砖、饼、柱、沱和南瓜等形状的;有的茶汤呈淡黄绿色,有的茶汤呈深红褐色;若细细品味,又会发现有的清香淡雅,有的醇厚甘甜。这些都是普洱茶...
关键词:普洱茶 茶叶市场 黄绿色 形状 茶汤 品味 淡雅 清香 
白莺山古茶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栽培茶树的起源被引量:21
《云南植物研究》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张颖君 杨崇仁 曾恕芬 陈可可 江鸿健 左成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0970287);云南省林业厅项目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白莺山古茶的大理茶素、儿茶素类、茶棓素、没食子酸、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在与野生大理茶及栽培大叶茶(普洱生茶)进行多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
关键词:古茶树 大叶茶 大理茶 茶的起源 茶多酚 茶多糖 茶氨酸 儿茶素 咖啡因 茶棓素 没食子酸 大理茶素 
固态培养对普洱熟茶后发酵过程中优势菌日本曲霉原变种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B05期46-50,85,共6页朱宏涛 陈可可 王东 杨崇仁 李元 张颖君 
本文通过不同碳原、氮原、pH值和温度的实验,对普洱熟茶后发酵优势菌之一的日本曲霉原变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菌落的生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硝酸钠或硫酸铵为氮...
关键词:固态培养 普洱熟茶 日本曲霉原变种 生长温度 培养基 
曲霉属真菌在普洱茶后发酵中的作用被引量:17
《云南植物研究》2008年第5期624-628,共5页陈可可 张香兰 朱宏涛 杨崇仁 张颖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D58B04);云南省创新办科技计划课题(2007YNCXB-01-01)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进行了普洱茶温湿度试验,并利用从普洱茶后发酵堆中分离鉴定的优势曲霉属真菌,进行接种试验和专用菌剂的发酵生产试验。结果提示,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茶才具特有的感官特性,...
关键词:曲霉属 普洱茶 后发酵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被引量:16
《茶叶科学技术》2008年第3期1-4,共4页杨崇仁 张颖君 高大方 陈可可 江鸿健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
关键词:大理点苍山 大叶茶 种质资源 栽培 CAMELLIA 起源 评价 伊洛瓦底江 
普洱熟茶后发酵优势菌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云南植物研究》2008年第4期510-514,共5页朱宏涛 陈可可 王东 杨崇仁 李元 张颖君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
关键词:臭曲霉 生长温度 碳源 氮源 培养基 
茶组植物中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2
《云南植物研究》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折改梅 张香兰 陈可可 许玫 张颖君 杨崇仁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7BAD58B04);云南省科技厅以及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茶属茶组的6种3变种植物叶中的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均普遍存在于这几种茶组植物中,二者在大理茶与广西茶中的含量与大叶茶最为接近,野生的大理茶在云南民间亦作...
关键词:山茶属 茶组 没食子酸 茶氨酸 
8-氧化咖啡因和嘧啶类生物碱在普洱熟茶中的存在被引量:16
《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第6期713-716,共4页折改梅 陈可可 张颖君 杨崇仁 
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生物创新办公室专项基金支持
应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普洱熟茶中首次分离到8-氧化咖啡因,嘧啶类生物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黄酮类配糖体(黄杞甙) ,以及简单酚类化合物(1 ,2 ,4-苯三酚、1 ,3-苯二酚和4-甲基-1 ,2-二苯酚)。由于普洱熟茶是由大叶...
关键词:普洱熟茶 8-氧化咖啡因 嘧啶类生物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