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冰

作品数:57被引量:19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传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决策探索》《新闻爱好者(下半月)》《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南方电视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等教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能维度与新要求被引量:1
《北京教育(高教)》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李彦冰 吴慧翀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项目编号:19LLXCA022);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OL)研究(项目编号:JJ2022Z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是指人类运用新技术,以解放传统生产力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手段,以高质量物质基础为发展动力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具备创新性、数智赋能、颠覆性等特征。高等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人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创新性 数智赋能 
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北京教育(高教)》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高胤丰 李彦冰 
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网络视听内容创新生产与专业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0905242295203);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项目编号:19LLXCA022);北京联合大学教研课题“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OL)研究”(项目编号:JJ2022Z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传播院系基于分类发展的原则,开始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以适应智能技术发展。基于当前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提出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考察主流价...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 
ChatGPT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反思被引量:3
《北京教育(高教)》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李彦冰 吴慧翀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项目编号:19LLXCA022);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扎根北京、文化培元、集成融合’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hatGPT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扩散如一把“双刃剑”,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对学生追求个性化培养具有双向作用,对教育资源的扩充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具有一定作用。同样地,这一技术的扩散所带来的价值负载问题、文本生成中的...
关键词:ChatGPT 高校人才培养 影响 反思 
数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困境与重建被引量:1
《北京教育(高教)》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唐冰 李彦冰 
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扎根北京、文化培元、集成融合”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专项项目‘思政引领,文化培元,科研支撑’三全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1020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智化升级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面临三个现实困境:话语内涵的工具理性困境、话语主体的协同困境、话语体系数智化的“智能鸿沟”困境,数智化重建是解决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卡脖子”...
关键词:数智化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困境 重建 
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需要正确把握的三对关系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李彦冰 李佳伦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19LLXCA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提出了打造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新要求。从内涵上来讲,从事国家形象传播的机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形象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传播党的主张,提升党的形象,加强党的领导。既往的中国国...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校在线直播课堂社会化传播及其意义
《北京教育(高教)》2023年第3期63-65,共3页李彦冰 
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扎根北京、文化培元、集成融合”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专项项目“‘思政引领,文化培元,科研支撑’三全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1020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线直播课堂社会化传播是课堂教学内容直接在家庭、社会公共场所传播的过程或结果,它是高校课堂教学从相对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如下特点:高度依赖互联网技术;知识扩散场所和对象更加社会化;教育对象的知识接受具有离...
关键词:高校在线直播课堂 社会化传播 社会启蒙 教师素质 
在重大问题的舆论斗争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
《北京教育(高教)》2021年第11期13-16,共4页李彦冰 刘振宇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基于国家影响力提升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9LLXCA02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要改变对外传播的失语状态就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的能力。在重大问题的舆论斗争中发声需要直面核心问题阐明立场;需要明确斗争的目标并阐释清楚中国主张,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中华...
关键词:重大问题 舆论斗争 国际传播能力 
专业思政效果评估中的张力问题被引量:1
《北京教育(高教)》2021年第6期10-13,共4页李彦冰 
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专业思政的效果评估是专业思政教学活动各环节中的一个难点。对专业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估须把握三对张力关系,即专业知识获得与价值观内化的张力、教师主体与学生中心的张力、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统筹评估的张力。专业思政效果的评估是一...
关键词:专业思政 效果评估 张力 教师主体 学生中心 
困境与超越: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传播路径研究被引量:1
《文化与传播》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薛元元 李彦冰 
北京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项目“北京西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影视剧中主要呈现类型为晋商文化题材、村镇文化题材、红色文化题材。尽管山西题材影视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但是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中依旧存在着许多困境:在影视传播中的可识别度低、缺少...
关键词:山西地域文化 影视传播 文化品牌 
新媒体时代中国族际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及现实挑战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34-41,共8页李彦冰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民族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内部生成机制与传播研究”(17BXW047)的阶段性成果。
族际政治传播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政治信息的传递、流通、扩散及效果,它具有横向性、内生性和非制度性特征。多民族国家内的族际政治传播作为特殊的政治传播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诉求。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族际...
关键词:新媒体 族际政治传播 多民族国家形象 价值取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