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启

作品数:93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写作新诗闻一多诗人现代汉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法与诗法之间:早期新诗对“具体性”的寻求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荣光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阶段性成果
新诗发生之际,语言从文言文过渡为白话文,形式由律诗过渡为自由诗,表面上是“新”了,但如何成为现代之“诗”,仍是一个问题。对此初期白话诗的作者拟通过“讲求文法”使诗歌接纳更多的观察、情感思想,以收获“诗的具体性”,避免古典诗...
关键词:新诗 文法 诗法 具体性 
成长、回归和人性之美——读薛涛《桦皮船》
《艺术广角》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张诗苒 荣光启 
薛涛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新作《桦皮船》以桦皮船制作工艺为起点,讲述了儿童乌日的成长历程。在充满惊喜与惊险的旅程中,乌日实现了自身的成长蜕变,与之相关的人与物也实现了肉体与精神意义上的返乡之旅。小说具有浓郁...
关键词:《桦皮船》 儿童文学 成长 回归 人性 
间性方法论中的美学研究实践--评林季杉的《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荣光启 杨金翰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通过独特的间性方法论研究美学问题,它以美学的存在为基点,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一系列追问,即何谓美、何谓美感、美何以致。其中,对美何以致的思考须进一步延伸至何以实践美、提升美的维度。该书作者将思想意识...
关键词:间性 方法论 存在论 对象主体 兼性 
“地方性”写作的多种面向:新世纪湖南诗人片论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184-192,共9页曹露丹 荣光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
新世纪以来新诗写作甚为繁盛,但仍难免读者对其现实性、诗意不足的指责。“地方主义”诗歌运动,有力地回应了这一问题。代表性诗人为湖南的谭克修、路云和草树,三人的出发点比较一致:诗的“地方性”强调生活不在别处,具有真实经验的生...
关键词:“地方性”写作 湖南诗人 谭克修 路云 草树 
“自然”与现代人的“怀乡病”--读袁磊的“梁湖”诗篇所感
《芳草(文学杂志)》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荣光启 
一、“对于天的怀乡病”现代诗人多有戴望舒(一九○五年-一九五○年)所言的“对于天的怀乡病”:“怀乡病,怀乡病,/这或许是一切有一张有些忧郁的脸,/一颗悲哀的心,/而且老是绒默着,/还抽着一枝烟斗的/人们的生涯吧。//怀乡病,哦,我啊,/...
关键词:怀乡病 现代诗人 戴望舒 现代性 现代人 
新诗与旧诗:共有的诗意生成机制
《华中学术》2022年第3期240-251,共12页荣光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旧诗新诗,都涉及“诗的本质”(诗意如何发生)的问题。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本质”首先必得在语言活动和文本构成的内在层面来谈。新诗与旧诗,见出两者之间表面上的“断裂”容易,而寻求其共通处不易。两者其实有共同的诗意生成机制...
关键词:新诗 旧诗 诗意 生成机制 
茅盾的女作家论与五四女作家的文学史塑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5-120,共6页曹露丹 荣光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
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篇女作家论是《庐隐论》《女作家丁玲》和《冰心论》。这三篇女作家论影响深远,不仅总结了三位五四女作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形成了一种价值评判的导向,即在思想上遵从时代精神反映论和历史进步趋向论,以切...
关键词:茅盾 女作家论 五四女作家 文学史塑形 
诗歌批评的当代面向与思想品格——从姜涛《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谈起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1年第6期126-135,共10页王光明 孙绍振 汪文顶 姜涛 张桃洲 荣光启 伍明春 陈培浩 朱明明(整理) 洪文豪(整理)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ZD&284。
时间:2020年12月21日地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人:王光明对话者:孙绍振、汪文顶、姜涛、张桃洲、荣光启、伍明春、陈培浩王光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我们课题组的第一次活动,用来讨论近三十年的当代中国诗歌批评...
关键词:诗歌批评 王光明 中国诗坛 福建师范大学 孙绍振 思想品格 话语实践 姜涛 
李金发诗歌艺术的当代关照
《艺术广角》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杨金翰 荣光启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兴起,诗歌也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20世纪20年代,新诗逐渐发展壮大,有以胡适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诗如作文”的散文化诗歌,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意绪化自我诗歌创作,有新月派诗人“戴着镣铐起舞”式的诗歌实验...
关键词:李金发 散文化 作诗如作文 诗歌实验 诗歌创作 新月派诗人 现实主义 文学革命运动 
从语言本身入手更新汉语言说方式——任洪渊诗的意义与问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1期79-92,共14页荣光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的研究成果
一、"在语言中改变世界"诗人任洪渊先生的蜚声汉语诗坛应该是在《女娲的语言》正式出版之后。大约10年前,这本看起来颇为单薄的黑皮书开始广泛流行。黑色的封皮,也许暗喻诗人所认为的"人"的生命在"本体"上的"黑暗"。中国神话中的"创世"...
关键词:任洪渊 汉语言 女娲 黑皮书 创世 意义与问题 神话 《女娲的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