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喜良

作品数:24被引量:21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农民工集体劳动争议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华文摘》《调研世界》《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选择的影响被引量:6
《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5期78-91,共14页冯喜良 苏建宁 邱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打破以往“毕业即就业”惯例,选择加入慢就业这一新群体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选择褒贬不一,这与慢就业中包含了主动、被动两类群体密切相关。以就业能力这一兼具主客观要素...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能力 慢就业 家庭背景 专业认同 
“共享均利”抑或“垄断套利”:基于平台经济中劳动关系的再研究被引量:3
《经济学家》2024年第7期99-108,共10页苏建宁 冯喜良 詹婧 
随着平台经济垄断化趋向愈加明显,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与隐蔽性等特征,特别是随着消费者等新主体的加入,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形成了多边、多行为主体的交互博弈格局。诸多理论与实践表明,平台企业、劳动者与消费...
关键词: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共享均利 垄断套利 主体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拉动企业劳动力需求吗?
《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3年第6期31-44,共14页冯喜良 邱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19AGL02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学术新人项目“数字经济下的劳动争议预警及协调机制研究”(2022XSXR11)。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替代 劳动力结构 
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基于人力资本匹配和职业心理需求视角的发现
《新华文摘》2023年第9期124-127,共4页冯喜良 邱玥 
引言。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数字化技术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形成多样化的灵活就业形态。以灵活就业为表征的新业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兼容性等特征,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选择倾向 中国人民大学 灵活就业 数字化技术 经济发展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 新业态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拉动企业劳动力需求吗?被引量:10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5-27,共13页冯喜良 邱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19AGL02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学术新人项目“数字经济下的劳动争议预警及协调机制研究”(2022XSXR11)。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替代 劳动力结构 
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基于人力资本匹配和职业心理需求视角的发现被引量:8
《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6期70-84,127,共16页冯喜良 邱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编号:19AGL02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新人项目“数字经济下的劳动争议预警及协调机制研究”(编号:2022XSXR1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以2021年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人力资本匹配与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匹配程度较高时,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人力资本匹配 职业心理需求 灵活就业 就业选择倾向 
基础技能数字零工工时与职业伤害 --基于外卖骑手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5期110-128,共19页郑祁 詹婧 冯喜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集体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的系统化建构研究”(14ZDA06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零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实践和政策探索”(XRZ2022058)。
零工经济下,时空灵活的工作模式在给劳动者带来更丰富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与不确定性,其中职业伤害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基础技能零工,成为职业伤害的“重灾区”。然而,既有零工经济文献较少对职业伤害进行溯源...
关键词:零工经济 工作时长 职业伤害 自我损耗理论 外卖骑手 
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性别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被引量:20
《人口与经济》2021年第5期111-124,共14页冯喜良 高盼盼 罗荣波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18YJC020);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1911080304)。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性别工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而互联网的发展与使用为缩小农民工的性别工资收入差距带来新的可能。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数据定量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性别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
关键词:农民工 性别工资收入差距 互联网 
人力资本视角下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被引量:9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8期70-80,共11页高盼盼 冯喜良 尹振宇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191108030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计划项目(18CUEB002)。
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现象,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且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作用于子...
关键词:贫穷 社会经济地位 人力资本 代际传递 中介效应 
工匠培育对农民工迁移决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山东工会论坛》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赵越 詹婧 冯喜良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去产能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渠道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BSH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提升农民工专业技能与培育工匠精神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研究利用2133份农民工调查数据,探索工匠培育方式对其迁移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培育方式使农民工更大概率做出回流的决策,而外部培育方式则促使农民工选择永久迁移;...
关键词:农民工 工匠培育 工匠能力 工匠精神 农民工迁移决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