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利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太原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法治人学大学历史教育T5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山西青年》《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人学视角下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山西青年》2018年第24期41-42,共2页郭彩琴 周恒利 
太原工业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历史事件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RQ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希腊神话'斯芬克司之谜'揭示了人的外在复杂性,成为了人学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人学是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的生长点。在当代中国,充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梦...
关键词:人学 现代化 中国梦 
“T5+P5”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被引量: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8期62-66,共5页周恒利 
"五位一体"模式理论教学灵活借鉴对分课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完成,践行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等现代大学学习理念。"五位一体"模式实践教学灵活借鉴翻转课堂,均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对实践内容做出有一定深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位一体模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持续发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1期15-18,共4页周恒利 
2013年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3271);太原工业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始终与时俱进地发展着。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层次根源已并非仅仅是物质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维护权益的行为正表现出由"规则意识"向"权利意识"过渡的总特征。中国梦背景下的人民...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 法治性 政治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通识教育的时钟体系被引量:2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0年第11期3-5,共3页周恒利 王爱国 
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完善的知识结构、充满创新兴趣和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除了认真地接受课堂必修课程外,通识教育的提升便成为完善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识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钟...
关键词:大学生 通识教育 时钟体系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公元1898年——兼谈大学历史教育与现代品格培养被引量: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2期163-165,171,共4页周恒利 
对近现代史的断限和书写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或反省历史的情感与理智。公元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历史往往是后一事件决定前一事件的对错、利弊或功过。高校历史教育也应加强大学生的现代品格培养。
关键词:中国 近代史 现代史 开端 历史教育 现代品格 
自由·良知·创造——大学精神诸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0期111-115,共5页周恒利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流大学的精神至少应蕴含三种品格——自由、良知、创造。建设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工作是铸造大学的精神与灵魂。
关键词:自由 良知 创造 大学精神 
大学生通识修养的时钟体系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周恒利 
通识修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钟体系"通过大学、时代、素质、家庭、交往、集体、社会等12个方面的拓展,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通识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通识修养 时钟体系 
国学探略被引量: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周恒利 
进入21世纪,“国学热”在中国大陆此起彼伏。纵观历史,横观近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复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国学 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复兴 
略论大学德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87-89,共3页周恒利 
大学德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以期培养一种正向自觉性。当代中国德育存在较重的滞后性;应与时俱进注重正向自觉性的培养;无力时可借助法育及法治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德育 正向自觉性 滞后性 法育 法治 
加强道德与法律建设应升华为弘扬民族精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常旭青 周恒利 王志红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强调“法律”,并侧重于法治,特别是法治精神。然而,理论的统一与完美,并非意味着实践中的有效和真实。不管“道德”还是“法律”,仅仅停留在它们本身是不够的。一切进步都应处于超越之...
关键词:道德 法律 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