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娟

作品数:18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广告民间文学爱情汉民族广告语言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凯里学院学报》《北方文学(中)》《语文建设》《短篇小说(原创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论李奎报诗歌中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
《文学教育(中)》2015年第10期26-27,共2页凌娟 
凡是杰出的作家,大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乐章中,奏出他们的最强音,写出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创造出前任未曾留下,后人必将继承的文学财富;他们的伟大业绩定会在历史的大书上,镂刻在人民的记忆力。在朝鲜...
关键词:李奎报的诗歌 爱国主义 情怀 体现 
流浪,一种人生的栖息——试析三毛的流浪意识形成的原因被引量: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5年第8期77-79,共3页凌娟 
台湾女作家三毛,她的名字是和流浪并列的,然而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流浪意识又是不一样的。荷西是三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从她的作品可以看出,有无荷西的陪伴,其作品呈现不同的风格。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经历,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关键词:生活现状 异族文化 她说 自然主义者 就这样 成长方式 数学成绩 淘宝 北一 人文风情 
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析纳兰容若词风形成的原因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7期72-72,74,共2页凌娟 
邂逅纳兰容若,源自他那首《浣溪沙》,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仿佛看见了李煜,那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怅惘帝王的影子;但我还在纳兰性德的词中读出了纳兰性德的"人情味".这是李煜所不能及的.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洞察解读这位清...
关键词:纳兰词 爱情 悼亡 词风形成 原因 
戏剧与“我”在路上——谈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戏剧性
《文教资料》2015年第20期11-12,共2页凌娟 
韩寒自出道以来以犀利讽刺的文风、幽默调侃的语言,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思考,成为当代年轻一代作家中最具公众意识与影响力的人物。可以说,他的出现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极具戏剧性的一幕,而他创作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
关键词:韩寒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戏剧性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汉民族取名字看其文化观念
《文教资料》2014年第22期56-57,共2页凌娟 
西昌学院社会学科课题“汉民族取名的语言文化研究”(13SQS11);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3SB0256)阶段性成果
从古至今,汉民族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姓名,从其所取的姓名中不仅可以看出对姓氏的崇拜,还可以看出对名字的敬仰。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不仅是个人的特称,而且透过名字可以看出本人的人格品行和荣辱成功,所以人们历来都将取名字视为重要之...
关键词:汉民族 取名字 文化观念 
浅析民间文学中口头语言的独特魅力被引量:1
《芒种》2012年第14期34-35,共2页凌娟 
语言的产生、进化、发展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并随之发展变化。社会生活有多么丰富,语言就有多么丰富;人的认识能力深到什么程度,语言就能精确到什么程度。语言的潜能与人的本质力量是与日俱增的。特别是口头语言能够充分利用语言...
关键词:口头语言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发展变化 讲述者 社会实践 口头创作 文学作品 
浅谈民间文学中数字语言的特点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16期9-10,共2页凌娟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而民间文学语言是历代人民群众在语言的长河中精心淘洗出来的金子与珍珠,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高尔基对于民间文学的语言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
关键词:民间文学 随机性 抽象性 数字语言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被引量:6
《语文建设》2012年第06X期59-61,共3页凌娟 
中国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将这一文学精髓继承发扬下来,国家将文言文学习纳入语文教学大纲中。本文首先介绍文言文的产生,揭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文言文中五大特...
关键词:文言文 特殊句式 翻译 技巧 
从汉语新词看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以汉语新词与中国的婚恋观及性观念的变异为例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期198-199,共2页凌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空前发达,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和运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时刻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我们透过这些新词语,可以窥探出揉进其中的体现着民族情感和时代风貌的语言心理特征。
关键词:汉语新词 汉民族 文化心理 嬗变 
浅谈中国古书的形制
《文教资料》2011年第9期72-74,共3页凌娟 
中国古书形制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其书籍形制多种多样,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对中国古书的各种形制进行梳理,并一一介绍。
关键词:中国古书 形制 装订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