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林

作品数:44被引量:23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红山文化文明起源兴隆洼文化西辽河史前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学刊》《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地域文化研究》《国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一统历史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凝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田广林 周宇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
关键词:大一统历史观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被引量: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田广林 周宇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
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夏商周王制时代的“中国”认同
《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22年第3期3-10,共8页田广林 任妮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关键词:夏商周 王制时代 “中国”认同 服制 宗法分封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夏商周王制时代的“中国”认同被引量: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田广林 任妮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关键词:夏商周 王制时代 “中国”认同 服制 宗法分封制 
辽西新石器时代的海陆互动--以出土海贝为中心
《海洋史研究》2021年第2期329-343,共15页范杰 田广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与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项目号:10AZS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草原丝路东端汉以前石构石刻遗存与中西交通研究”(项目编号:20BZS151)阶段性成果。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辽西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兴隆洼文化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均有海贝出土,可见该区域有着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但目前对于辽西地区海贝的研究,多集中于青铜时代出土遗物,尤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土...
关键词:Liaoxi Area NEOLITHIC SEASHELLS Sea-land Interaction 
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被引量: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田广林 任妮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
关键词:夷夏异制 华夷一体 春秋战国 中国认同 
元朝帝陵葬地探索的回顾与思考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66-72,共7页田广林 梁景欣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编号:19AZS0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编号:12@ZH014)。
元朝帝陵是自成吉思汗起元朝14代帝王所葬之地,《元史》称其为起辇谷。有关起辇谷的具体地望在今本《元史》中无任何记录,因而元朝诸帝陵墓的具体位置遂成不为世人所知的千古之谜。自宋元时期开始,人们对元朝帝陵的具体方位就有着各种...
关键词:成吉思汗 元朝帝陵 起辇谷 
系统考镜 详加诠释——中文译注本《庆陵》序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4-26,共3页田广林 
中华国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誉。一脉相袭的礼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本特征。在庞大的中华古礼体系中,存在着一个高于一切、贯穿始终的总则,这个总则有三大核心内容:一曰祀天,二曰祭祖...
关键词:《大戴礼记》 礼仪之邦 尊王 贯穿始终 文明古国 祭祖 根本特征 
契丹臂鞲:辽代文物考古中的一个认识误区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41-150,F0003,共11页田广林 陈晓菲 迟文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契丹臂鞲,是指近年经常发现于辽代早、中期契丹贵族墓葬中的一种采用玛瑙、软玉或金属精制而成的瓦状手臂佩戴物。时下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器物是辽代契丹贵族用以驾鹰的手臂护具。其实,这种辽代契丹贵族的手臂佩戴物与中国传统的臂鞲...
关键词:契丹臂鞲 辽代文物考古 古代民族文物 
红山文化正坐造像与亚非欧大陆的早期中西交通被引量:3
《黑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10,23,共6页田广林 任妮娜 周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人类的正坐姿态,是文明社会礼仪制度和等级秩序的产物。中国传统的正坐姿式是两膝着地,脚掌朝上,臀部附着其上的跪坐。近年红山文化遗存中大量跪坐、盘坐、高坐人形造像的发现,不仅把带有文明因素的跪坐礼容造像传统直接向前延展到距今5...
关键词:红山文化 正坐造像 早期中西交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