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辉

作品数:46被引量:65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抑郁青少年中介作用孤独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科学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犯错者懊悔与受害幼儿宽恕的关系:旁观者的影响
《心理学报》2023年第9期1441-1452,共12页陈光辉 李一涵 丁雯 陈静 张良 张文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BA210031)。
人际伤害事件发生后,犯错者的懊悔与受害者的宽恕是修复人际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经典行为实验范式,以139名4~5岁幼儿为对象,考察犯错者的懊悔表现对受害者宽恕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旁观者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
关键词:幼儿 懊悔 宽恕 旁观者 激活假说 
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元分析的证据被引量: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年第8期1135-1141,共7页陈光辉 邓会成 于君剑 丁雯 朱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BA210031)。
目的:鉴于以往研究发现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存在截然相反的结果,本研究尝试厘清两者的关系及产生分歧的原因。方法:对23项实证研究结果(29个独立效应量,n=18470)进行元分析。结果:①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P<...
关键词:孤独感 亲社会行为 元分析 社交认知信念 
儿童受欺凌与情绪问题的关系:希望与宽恕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年第4期517-523,共7页王凤巧 李一涵 丁雯 张钰晗 陈光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BA210031)。
为了考察儿童受欺凌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希望和宽恕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Olweus欺凌/受欺凌问卷、儿童希望量表、Heartland宽恕倾向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简版儿童青少年抑郁量表对727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儿...
关键词:受欺凌 焦虑 抑郁 希望 宽恕 
班级师生关系调节学生反欺凌态度与欺凌行为的关系:一项多水平分析被引量:4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年第4期550-558,共9页余易达 潘斌 苗新煜 陈光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预防与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对策研究”(17JZD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学)“校园欺凌中旁观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BBA210031)。
以46个班级的1725名5~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40人,年龄12.78±1.14岁),采用多水平模型考察学生反欺凌态度对个体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感知的、班级整体的师生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学生反欺凌态度能显著负向预测学生的欺...
关键词:反欺凌态度 欺凌行为 师生关系 多水平模型 
孤独感和利他行为倾向的关系:观点采择与同情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年第2期244-249,共6页邓会成 刘春艳 丁雯 贤业敏 陈光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BA210031)。
目的:孤独感与利他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现有的理论派别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研究揭示孤独感与利他行为倾向的关系模式,并检验社会认知因素(观点采择)与社会情感因素(同情)在其中的潜在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基于Hawkley的...
关键词:孤独感 利他行为倾向 观点采择 同情 
同伴交往,通往社会化发展的必修课
《教育家》2022年第25期22-23,共2页陈光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学)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BA210031。
同伴,尤其是同龄玩伴,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疫情期间,居家线上教学所产生的问题,让每个家庭更为真切地体会到同伴的不可替代性,也让每个孩子意识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无价。即便多子女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可以...
关键词:社会化发展 线上教学 同伴交往 独生子女家庭 不可替代性 有效挖掘 必修课 兄弟姐妹 
母亲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共情的中介作用与OXTR基因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3
《心理学报》2021年第9期976-991,共16页张文新 李曦 陈光辉 曹衍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073,31900776,3167115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58)资助。
诸多研究显示母亲积极教养能够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但是迄今对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基因-环境-内表型-行为”模型,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1082名青少年(初测年龄为12.32±0.48岁,50.3%女生)及其母亲进行为...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母亲积极教养 OXTR基因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校疏离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青少年学刊》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王凤巧 陈光辉 李一涵 李旭红 
202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校园欺凌中旁观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BBA210031)阶段性成果。
学校疏离或厌学是初中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不良现象。本研究基于心理韧性的间接模型,以378名12-16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校疏离感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正向预测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 负性生活事件 心理韧性 学校疏离感 
同伴拒绝、友谊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被引量: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年第2期348-353,共6页杨逸群 陈亮 陈光辉 张文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CSH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156)。
目的:考察同伴拒绝、友谊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关系网络问卷、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以及同伴提名的方法对198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同伴拒绝正向预测抑郁,友谊支持负向...
关键词:同伴拒绝 友谊支持 青少年抑郁 自我概念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及其稳定性:个体定向的分析被引量:11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年第2期146-156,共11页杨晓霞 陈亮 曹衍淼 毕馨文 陈光辉 张文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190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SH05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58)。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
关键词:同伴侵害 潜在剖面分析 潜在转变分析 青少年早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