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芹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齐鲁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兼及诗歌语言语言《长生殿》《桃花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东岳论丛》《现代教育》《孔子研究》《当代教育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征
《东岳论丛》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张志刚 张玉芹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09WC59)
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语文教育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性:文化传播功能的基础性,传播内容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化约性,传播价值的主导性,传播形态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播环境的特定性。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化传播 特性 
语文教学的多元语境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7期32-33,46,共3页张玉芹 张志刚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语境中的语言规范化与语文教学"(S07WF17)的系列成果之一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境分析 言语环境 学习语言 对话活动 技术层面 语言发展 教学活动 
六、七十年代诗歌语言的欧化特征探析
《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72-74,共3页胡峰 张玉芹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六;七十年代诗歌的语言学阐释"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WJ001
20世纪中国诗歌语言自始至终贯穿着欧化特征。但在六、七十年代的诗歌中表现出独特之处:欧化词语数量少,而且主要是来源于苏联的俄语词汇;这些词语与其它文体的俄语词汇的使用情况并不对等;并被赋予了浓郁的政治色彩与派别意识。
关键词:欧化语言 新名词 专有名词 政治色彩 
六七十年代诗歌语言的口语化特点探析——兼及现代诗歌的口语入诗问题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胡峰 张玉芹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六七十年代诗歌的语言学阐释>阶级性成果
六七十年代诗歌中,俗字俗语的使用,语法句法的循规蹈矩,口语语体以及在辞格的运用上的不均衡现象共同构成语言的口语化特点。这种口语化特点适应了传递信息的基本功用,但与诗歌自身所需求的"诗家语"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使日常口...
关键词:诗歌语言 口语入诗 六七十年代诗歌 
试论《论语》语言的诗性建构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张玉芹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论语》的语言风格进行探讨,认为:切磋琢磨因而文质彬彬、词达不已的基本风格,体现了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熔铸了《论语》语言的诗性建构,才是其语言艺术的精髓和真谛。
关键词:论语 语言 风格 文质彬彬 词达 真善美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雅俗共赏
《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120-122,共3页张玉芹 
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历时千百年而流传不衰,时至今日仍具有摄魂夺魄、感人泪下的艺术魅力,究其原因,语言的雅俗共赏颇值得推敲。从古代小说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发展轨迹探讨其语言雅俗共赏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旨在强调语言之雅、俗的...
关键词:古代小说 语言 雅俗共赏 
元杂剧修辞艺术新探
《东岳论丛》2006年第4期118-120,共3页张玉芹 
元杂剧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也来自其语言的雅俗共赏、本色当行。而这种特点得力于排比对仗、叠字叠词、犯而不犯的修辞技巧以及状物写声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从修辞角度研究元杂剧,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其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元杂剧 排比对仗 叠字叠词 犯而不犯 状物写声 
关于借喻与借代区别的再讨论兼及“喻代”说
《现代教育》2006年第5期56-57,83,共3页张玉芹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再来谈论,可谓老生常谈,但笔者认为确有再探讨之必要。从一些语文报刊、语法修辞著作的讨论文章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接触的情况看,这个问题至今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语言学界...
关键词:借代 借喻 喻代 教学实践 语法修辞 再探讨 语言学 争论 语文 文章 
高屋建瓴 千载知音——读《孔尚任评传》
《东岳论丛》2001年第5期141-142,共2页张玉芹 
关键词:中国思想史 匡亚明 书评 《孔尚任评传》 
《桃花扇》语言新论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44-49,共6页徐振贵 张玉芹 
《桃花扇》问世之后,称道其语言者,不乏其人。有言其词新韵幽者:“新词不让《长生殿》,幽韵全分《玉茗堂》”;有赞其香艳者:“浓香绝艳知多少,不及兴亡扇底传”;有称其清妍者:“阙里文孙正乐年,新声古调总清妍”;有夸其新奇者:“所谓‘...
关键词:《桃花扇》 《长生殿》 戏曲语言 孔尚任 人物个性 戏剧语言 《牡丹亭》 李渔 性格 汤显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