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作品数:1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昭通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词群汉语语音汉语语义汉语谐音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昭通学院学报》《文学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红”色词族的词汇特点及词义特征探究
《昭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82-84,共3页周梅 
汉语"红"色词族词义特征的讨论主要是在其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论文从"以物呈色,观象知意"、"对称整齐,对照鲜明"、"分类详细,表达丰富"和"既有静态性,又有动态性"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其特征,又从词汇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汉...
关键词:汉语“红”色词族 词汇特点 词义特征 
汉语“红”色词族的词义和语义场分析
《昭通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79-81,共3页周梅 
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研究,是从内容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词义和语义场的分析。词义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义和语义场的研究能更具体、准确、全面地分析出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汉语红色词族 词义 语义场 
聚焦“精神世界”的沉重诉说——刘平勇小说简评
《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47-49,57,共4页郭冬勇 周梅 
昭通作家刘平勇近年来发表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关注于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状态,是他创作的核心主题。深度研究和解析其作品,可以从中看到刘平勇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和批判,对于理解整个昭通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也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人物形象 主观世界 叙事策略 精神荒芜 
论汉语“红”色词族的语用和语境的关系
《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9-31,共3页周梅 
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关系,一方面,语境对语用的词语选用、言语义、感情意义和词语活用创造的条件的制约作用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语用的能动性,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又反过来创造适切的语境,进一步增强表达的效果。
关键词:汉语“红”色词族 词语选用 言语义 感情意义 词语活用 
论汉语“红”色词族的修辞构词法及其修辞效果
《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76-78,共3页周梅 
汉语中有大量包含"红"这一构词语素的词,它们共同组成了"红"色词族。从比喻、通感、移情和转品等修辞格来分析汉语"红"色词族的修辞功能,"红"色词族不但在结构、内容方面有不同于其它词族的特点,也具有某些独特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汉语 “红”色词族 比喻 通感 移情 转品 
汉语“马”词群的造词理据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24-27,共4页周梅 王琼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Y577
汉语"马"词群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丰富的一个词群,对其进行造词理据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马"词群的造词法。在这些造词理据中,单纯词使用的是同源性造词理据和模拟性造词理据;合成词表现出来的是直接性理据、相似性理据和相关性理据...
关键词:“马” 词群 造词理据 
汉语“马”词群的语义转移及其内部语义关系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217-218,共2页王琼 周梅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语‘马’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2013y577)
汉语词群是词汇学中的重点,本文试从汉语"马"词群的语义分析、语义转移和语义内部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马"词群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汉语"马"词群文化,并提高运用能力。
关键词:“马”词群 语义转移 语义关系 
曾令云小说的话语模式论析——以《云兴街》为例
《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周梅 
曾令云小说创作的话语模式涵盖了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四种模式,四种模式的交叉运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曾令云借助这些话语模式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疏密有致的结构特点,也...
关键词:《云兴街》 话语模式 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 自由直接引语 自由间接引语 
汉语“马”词群研究综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5期83-85,共3页王琼 董彦屏 周梅 马虹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语‘马’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项目编号:2013y577)
马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畜,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马文化都极为繁荣.与日常生活和军政事务有关的风俗礼仪之中有马的因素;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也对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由此催生了关于马文化的作品研究和民俗研究,以...
关键词: 文化 认知 综述 
浅议汉语谐音的内部形式基础和转化机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34-37,41,共5页周梅 
汉语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文学作品中。笔者试从汉语语音和汉语语义文化特质两个方面探讨汉语谐音的内部形式基础和转化机制。汉语谐音从形式上看是依据语音来延展的,亦即汉语语音是汉语谐音的形式基础...
关键词:汉语谐音 汉语语音 内部言语 汉语语义文化特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