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转移

作品数:60被引量:14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赵学德李国南李苗姜冬梅王琼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苗人体词“脚/lo^(33)”认知语义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8期221-223,共3页杨海燕 
隐喻和转喻作为词义引申的主要认知手段将人体词的特征投射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域。文章结合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汉语“脚”与黔东苗语人体词“lo^(33)”的语义转移的特征,通过考察讨论对比后发现汉语“脚”和黔东苗语“lo^(...
关键词:汉语 黔东苗语 “脚/lo^(33)” 语义转移 
语境参数视角下奥斯丁小说中society的范畴语义转移认知机制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28-33,共6页郭聪 冯艺馨 
语境参数论为翻译中的范畴语义转移路径提供了直观性、可描写性以及可阐释性的理论方法,并且可以将译者思维运作提升到体验——建构的认知层面加以描写。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语境参数论出发,结合范畴理论、体验认知等理论,研究奥斯丁的...
关键词:语境参数 范畴 语义转移 翻译 
“爱莫助之”:词义边缘化导致语义转移的演变规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80-88,共9页谢邱荣 唐樱艳 
“爱莫能助”源自《诗经》,初作“爱莫助之”。“爱”义为“隐也”,“莫”义为“没有”。经考察,其语义由“德隐而没有人能助之”变成“惜乎没有人能助之”再变成“爱而不能助”。这是由于“爱”“莫”原义在早期是较为常见的用法,在其...
关键词:《诗经》 成语 爱莫能助 语义转移 
基于用户偏好和位置分布的假位置生成方法被引量:6
《计算机科学》2021年第7期164-171,共8页王辉 朱国宇 申自浩 刘琨 刘沛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0216)。
传统的基于k-匿名机制的假位置生成算法生成的假位置的合理性较低,易被攻击者利用边信息进行攻击。针对此问题,提出了SPDGM算法。首先,定义语义加权有向图,描述语义的时间分布和语义转移关系;其次,为解决仅考虑位置历史概率产生的抵抗...
关键词:假位置 语义转移 分布度量 用户偏好 位置隐私保护 
中文量增类AABB重叠结构的认知研究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92-97,共6页张靖宇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资助项目(2019GRGDYX08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FJJKCG20-225)。
重叠式AABB结构是双音词AB重叠而构成的语言表达形式。该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量增现象。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分析发现,重叠式AABB结构在形式层面被规约性地切分为AA/BB结构,AB词语与该结构融合时受到压制,从而去词汇化,使得A、B成分相互独...
关键词:重叠式AABB结构 量增 融合 压制 语义转移 
汉维语拟声词语义转移对比研究被引量:1
《科学咨询》2021年第6期80-81,共2页周荣 海丽恰姆·买买提 
汉语和维吾尔语拟声词都是用来摹仿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沟通的需要,部分拟声词逐渐被赋予一些非声音的意义,或表达与之相关的事物。此类现象就称为拟声词的语义转移。本文以汉、维拟声词的定义、分类、语法特...
关键词:汉维语 拟声词 语义转移 对比 
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喻义对比研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63-65,共3页胡文婷 张传钰 
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SJB2129)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体词的多义性是人类认知的结果,通过转喻、隐喻和概念的整合,人体词实现语义的转移。人体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范畴之一。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其中包含大量的人体词。本文以英汉权威词典中的人体词为...
关键词:英汉人体词 语义转移 喻义 对比 认知语言学 
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8年第23期212-214,共3页胡文婷 刘俊汝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SJB21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英、汉语中,人体词无疑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词汇范畴之一。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体词除具有指示人体各部位的基本含义以外,其意义还发生着转移,构建出不同的义项。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往往会参照自己熟悉的、有形的、具体...
关键词:英汉人体词 认知隐喻 概念整合理论 语义转移 
转喻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研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8年第12期3-5,共3页胡文婷 王凌飞 李苏明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SJB2129)的阶段性成果
人体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词汇范畴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体词的基本意义已经无法满足表意需要,于是其意义发生转移,产生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和隐喻是人体词语义延伸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英汉语中的人体词为语料,探讨了五...
关键词:转喻 人体词 语义转移 认知语言学 
汉维语拟声词语义转移对比研究被引量:1
《语言与翻译》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张豫丽 
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汉维两种语言中拟声词语义转移的方式,论证汉语和维吾尔语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内在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得出汉语拟声词转义多由声音转向性质、状态,具有形容词特征;维吾尔语拟声词转义多由声音向发声体和动作转义...
关键词:汉语 维吾尔语 拟声词 语义转移 对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