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义

作品数:1244被引量:105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戴卫平任永军伍莹应雨田刘卫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喻义的一种特殊释义模式--“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
《辞书研究》2025年第2期7-17,共11页王迎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4BYY033)的阶段性成果。
“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喻义的一种特殊释义模式,文章以比喻义的引申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比喻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比喻……”与“像……”共现释义模式用于...
关键词:比喻义 层次性 共现释义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 
基于情节艺术的散文化小说隐喻义的探寻
《七彩语文》2025年第12期86-88,共3页蔡丽霞 
散文化小说情节淡化,其隐喻义很容易被忽视。教学中,基于这类小说的情节艺术,教师可从误会、虚实、对比中探寻散文化小说的隐喻义,从而窥探小说主旨的真面目。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 隐喻义 误会 虚实 对比 
中学古诗文注释商榷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2期98-100,共3页赵广升 
凯里学院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认证整改专项课题“古代汉语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
《岳阳楼记》与《促织》中的“集”、《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适俗韵”“尘杂”“虚室”“余闲”,《短歌行》与《子衿》中的“悠悠”,教材应释本义而误释作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一一提出了修订意见。同时指出《...
关键词: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假借义 连绵字 通假字 
从定格画面到动态图像,反之亦然:基于技术回环分析和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电影史
《数字人文研究》2024年第4期84-99,共16页比阿特丽斯·塔德奥·富伊卡 亚瑟·莱泽 刘思成(译) 蒲夏青(译) 
2023年度FIAT/IFTA媒介研究基金赞助;“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玛丽·居里研究基金旗下的创新项目,合同编号为No 746257
在人文学科的数字转向中,电影学在与数字工具和语料库思维相遇后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这对电影史研究尤为重要。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图像检索功能,研究者可以高效地从海量的数字电影语料库中抓取并汇总所需的图像等信息,作为更深入研究的理...
关键词:数字人文 电影研究 老电影语料库 图像检索人工智能 物的隐喻义 
基于隐喻、转喻机制的亲属称谓词指称事物和现象研究
《辞书研究》2024年第6期55-65,共11页高家瑞 王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书编纂用大型多功能语料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3&ZD314)阶段性成果。
现代汉语中有部分亲属称谓词,除了用于亲属间的称呼和泛化后指称非亲属关系的某类人以外,还基于隐喻或转喻机制产生了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用法,如“婆婆”已有的隐喻用法和近年来“大哥”“小弟”产生的隐喻用法、“大姨妈”“姨妈”...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 隐喻义 转喻义 释义 
技术与喻义:“榫卯”的术语演变史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6期66-71,共6页刘妍 高攀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闽浙地区编木拱桥历史结构、营造技术与匠作谱系研究”(5200819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冷门绝学)“吴语影响下的宋元建筑术语之注释与研究”(2023LMJX4)。
以“榫卯”一词在通俗理解与辞典释义间的矛盾切入,梳理“榫卯”及其前身“枘凿”两词的历史文献。重要结论:对于木构节点的凸凹相接,宋代之前文献称“枘凿/凿枘”,唐宋以降称“榫”“卯”。“枘”为凸、“凿”为凹,但“卯”早期可表达...
关键词:建筑术语 注释 榫卯 凿枘 枘凿 匠作思维 
释“艸”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20期136-139,共4页郭德海 徐杰 杨自起 郑彦姣 
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社科规划揭榜挂帅项目“鹤壁商周地方文化研究”(编号HBSK202309)的阶段性成果。
整理“艸”古文字字形资料,隶鹤壁庞村古墓葬出土铜甗铭文“■”为“艸”,疏徵《说文》等辞书“艸”形、音、义的流变,辨析“艸”“草”“屮”的系联,释甗铭“艸”字喻义“新生、向上、活力无限”。
关键词:庞村古墓葬 青铜甗 “艸” 字义 喻义 
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28期20-24,共5页岑俊毫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视阈下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701)的研究成果。
该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与“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南阳方言中与“人”有关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施为互动隐喻义、交互主观隐喻义及主观隐喻义三个维度阐释了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其文化意义,并剖析了其...
关键词:南阳方言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义 文化 “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 多维度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的佛教喻义——人间形象的救助者
《曹雪芹研究》2024年第3期60-71,共12页仲鑫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及相关情节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刘姥姥虽是乡间贫婆,却有拔苦予乐的能力,其刘姓及牛性,不断“念佛”等信息,在在向读者提示了其身上的佛教特点。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及故事铺陈,曹雪芹打破了人们对于救助者的...
关键词:刘姥姥 佛教 菩萨 水牯牛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延津与南明隆武政权
《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102-111,共10页潘浩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257)。
延津是福建延平的津渡口,在历史上为战略要道。延津并非仅为一个地名,在文学史领域,该词亦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又名“剑津”,即出于《晋书·张华传》的“延津剑合”故事。后世诗人化用该典故,使该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寓意有所不同。总体来...
关键词:延津 延平 隆武政权 遗民诗人 隐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