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弘

作品数:40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老照片历史记忆弥尔顿海外汉学文化交流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国际汉学》《浙江档案》《外语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谭卫道看近代法兰西博物学知识的形成被引量:4
《国际汉学》2021年第1期133-139,206,207,共9页李蕾 沈弘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法国遣使会传教士谭卫道在华的三次田野科考对近代法国博物学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自然科学史研究学界对谭卫道的传教士背景较少谈及或避之不谈,而天主教教内史研究忽视了谭卫道博物学考察的科学意义。本文把谭卫道的传教士背景...
关键词:谭卫道 遣使会 近代法国 博物学 
芭芭拉·勒瓦尔斯基,弥尔顿研究领域的不朽传奇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19年第2期296-301,共6页沈弘 
2018年8月,我作为哈佛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再次来到哈佛时,有一天在校园里偶遇了英语系的一位退休教授约瑟夫·哈里斯。八年前我曾在英语系旁听过他关于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的研究生讨论班课程。
关键词:哈佛燕京学社 弥尔顿 英语系 芭芭拉 访问学者 研究生 退休教授 瓦尔斯基 
论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下篇)中哈利王子的学徒生涯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19年第1期219-228,共10页沈弘 
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塑造最成功的君王形象,他率领英军在阿金库尔击败了强大的法国军队,成为英国人心目中伟大的民族英雄。然而,在《亨利四世》(上下篇)中,这位未来的理想君王却有着一段不甚光彩的学徒生涯。年轻的哈利王子并未...
关键词:哈利王子 福斯塔夫 学徒生涯 马基雅维利 狮子 狐狸 
纪念约翰·伯罗,一位博学儒雅的慈祥长者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2019年第1期347-354,共8页沈弘 
2017年11月13日,我在"中世纪研究"朋友圈上偶然看到英国著名中世纪研究学者约翰·安东尼·伯罗(John Anthony Burrow)教授不久前去世的消息,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虽说早已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觉得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关键词:朋友圈 儒雅 安东尼 中世纪 约翰 
美国画报上的中国——千幅版画与那七十一年
《博览群书》2017年第12期17-21,共5页沈弘 
数月前,美国罗林斯大学奥林图书馆档案特藏部主任张文献教授跟我联系,说想约我为他即将在国内出版的新书《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一1911》写一篇序言。我本与张教授素不相识,但在看了他书稿之后,颇为其内容所吸引,故欣然命笔。
关键词:美国 中国 画报 版画 图书馆档案 部主任 罗林斯 教授 
《农夫皮尔斯》对基督教教义的阐释
《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53-63,共11页沈弘 
众所周知,中世纪神学理论的发展在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中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从14世纪开始,由于罗马天主教廷的分裂和教会内部的腐败,各种时髦的神学理论开始纷纷褪去其神圣的色彩。在中世纪文学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对于教...
关键词:马克思 兰格伦 《农夫皮尔斯》 真理 仁爱 皮尔斯 
梅藤更笔下的杭州记忆
《文化艺术研究》2016年第2期29-37,共9页张煜 马庆凯 沈弘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梅藤更书信译注与研究(1912-1917)”(项目编号:2015B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藤更是一位对杭州医疗事业现代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传教士,目前对他的相关研究很少。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他也曾通过信件保存了大量有关杭州的历史记忆。本研究通过翻译、梳理梅藤更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的几十封来往书信,结合其...
关键词:梅藤更 杭州 近代医疗 城市记忆 
试论弥尔顿的姊妹诗与中世纪辩论诗传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40-145,152,共7页沈弘 
弥尔顿的《愉悦者》和《冥思者》是他在青年时期的诗歌杰作。这两首诗中的叙述者分别代表了"欢乐"和"忧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俩之间的互相攻击和辩驳使人联想到中世纪英国文学中的辩论诗传统。《猫头鹰与夜莺》这首中世纪辩...
关键词:弥尔顿 《愉悦者》 《冥思者》 中世纪辩论诗 《猫头鹰与夜莺》 
解读《利西达斯》中弥尔顿的诗学理想被引量: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68-174,共7页沈弘 
虽然《利西达斯》表面上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但它的深层意义却跟弥尔顿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诗人之所以采用田园诗的形式,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里有一整套的特殊意象和话语系统可以被他用来探索其诗学理论和理想。所以弥尔顿...
关键词:弥尔顿 《利西达斯》 田园诗 利西达斯 俄耳甫斯 诗学 
理性大获全胜,信仰无人问津——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反理性主题
《外语研究》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邢锋萍 沈弘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研究"(编号:13RWBS13)的阶段性成果;2013-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
17世纪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许多诗歌中对科学理性的兴起作了回应,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立场。本文从17世纪初时代背景出发,主要围绕赫伯特的《虚空(一)》和《伤痛》这两首诗展开分析,试图挖掘同时代的培根和爱德华·赫伯特的理性思想...
关键词:乔治·赫伯特 《虚空(一)》 《伤痛》 理性 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