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胜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语文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交际》《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文学教育》《理论观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蒙古旗籍满洲家族研究
《理论观察》2021年第2期112-115,共4页岳铭志 刘天胜 张爽 
清代统治者奉行"首崇满洲",满洲子弟地位极高。然而在八旗体制之下,满洲子弟不仅编隶八旗满洲,在八旗蒙古成立后,亦拨隶之。这些拨隶蒙古旗分的满洲家族,不仅为清王朝的文治武功著有功绩,并且为满洲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八旗蒙古 八旗制度 满洲家族 满洲民族共同体 
借助思维工具 “落地”大学语文
《文学教育》2016年第23期76-77,共2页刘天胜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尝试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人文尺度,同时借助云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与经典建立联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于润...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教育 云思维工具 
“慕课”视阈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1期162-164,共3页刘天胜 
授课方式的传统与单一是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困境之一,近几年出现的"慕课"为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本文在结合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慕课"实现"翻转课堂"以及组织"慕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两种探索模式。
关键词:慕课 大学语文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年第11期141-142,共2页刘天胜 
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既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工具性的落实;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人",又要注重"师道尊严"的渗透;既要依托网络时代背景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又要在教学模式上寻求多元突破。
关键词:大学语文 高师院校 课程建设 
动漫大学生情商培养理想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年第5期67-68,共2页刘天胜 周海燕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动漫大学生的情商培养与理想人格塑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GH13535)
大学阶段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时期,结合艺术院校实际,基于动漫专业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情商培养理想模式:重视课堂教学,渗透情商理念;联合心理辅导,开设情商讲座;结合实践活动,提升情商指数。
关键词:动漫 情商培养 情商培养模式 
关于艺术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科教导刊》2014年第9期-,共2页刘天胜 
艺术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循序渐进;在遵照经典的基础上,灵活拓展;注重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汉语 艺术院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略论艺术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架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53-156,共4页王首民 刘天胜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吉教高字[2012]45号).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架构起核心课程...
关键词:艺术院校 培养目标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艺术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浅探
《现代交际》2013年第8期191-192,共2页刘天胜 
艺术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写作的抽象性和程式性与思维活跃、更喜欢具有人文特质课程的艺术院校学生之间形成矛盾。为了改善应用文写...
关键词:艺术院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