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贤香

作品数:12被引量:2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京房《长恨歌》主题崇宁碧霞元君北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哈尔滨学院学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齐鲁学刊》《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语境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山东科技大学秘书学专业为例被引量: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26-130,共5页曹丙燕 曹贤香 
山东科技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qx2013125)研究成果
如何改革秘书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秘书学界面临已久的难题。秘书学本科专业正式列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使得该专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山东科技大学秘书学专业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改革,针对以往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秘书学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塑造论视域中的山水诗流变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70-72,共3页曹丙燕 曹贤香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从塑造论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有灵观念"研究成果;立项号:09CZXZ07
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辉煌成就与在新诗中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有艺术自身的规律,也有时代、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文章从塑造论角度分析了古今人与自然关系变化:分离——复归——再背离,从而指出了古今山水诗流变的哲学...
关键词:山水诗 山水意识 塑造论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被引量:1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年第12期120-121,共2页尹华 曹贤香 
意思意识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子,却因种种原因失缺于今。通过教育与熏陶,重新唤起和培养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习惯,对提升人生境界,获得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紧迫而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 感恩 人生 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德行教育及其内容纲要——兼论其在当下教育过程及体系中的缺失与补正对策被引量:4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第5期71-73,共3页曹贤香 逄奉辉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的意义上,应是以德行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目前的教育过程和体系中,因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育的本真理念和德行实践,导致受教育者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和偏差。梳理儒家本真意义上的...
关键词:教育 传统文化 德行 价值 
北宋崇宁五年的泰山碧霞元君封号被引量:6
《齐鲁学刊》2008年第4期30-35,共6页邓东 曹贤香 
泰山玉女起源于唐代民间的祭玉女泉之俗,后来宋真宗更换玉女石像,宋哲宗时建玉女祠,使玉女神逐渐从玉女泉崇拜中分化出来,而成为泰山碧霞云雾奇观的化身。北宋崇宁五年,徽宗封泰山玉女为碧霞元君,就体现着泰山玉女与碧霞宝光的结合,也...
关键词:泰山 玉女 碧霞 元君 封号 
京房易学卦纳干次序略论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56-58,75,共4页于成宝 曹贤香 
卦纳干的理论是京房重要的易学思想,在八卦与十干的具体搭配上,京房赋予了八卦全新的阴阳二气上的意义,并充分考虑十干在阴阳五行学说上的代表意义,将卦象、月相、十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了全新的易学体系。
关键词:《京氏易传》 纳干 卦象 月相 
京房易学“爻纳支”问题略论被引量:1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05-107,共3页于成宝 曹贤香 
易学界以"隔八生律"来解释京房易学的纳支问题,但"隔八生律"不是一种生律方法。京房确立纳支起点有其律学依据,但"爻纳支"在相配模式上依据的是音律上的旋宫理论和以十二爻值十二月的卦气理论。
关键词:京氏易传 纳支 音律 旋宫 卦气 
“绿色学风”是建设“绿色大学”的重要内容被引量:4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5期62-63,共2页尹华 曹贤香 
20世纪末在全国部分高校兴起的“绿色大学”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具有“绿色”意识的办学理念,二是加强“绿色”教育,三是建设符合生态要求上的“绿色”校园环境。没有把“绿色学风”建设纳入其中或予以足够的重视。目...
关键词:绿色大学 绿色学风 高等学校 
浅谈被字句被引量:3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75-76,共2页丁建川 曹贤香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 ,也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本文试从被字句与被动句 ,被与叫、让、给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 ,被字句的宾语和被。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法 被字句 被动句 被(叫、让、给) 谓语动词 宾语 
《长恨歌》主题再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79-81,共3页曹贤香 
对《长恨歌》的主题 ,本文一反传统的“政治”、“讽喻”说 ,或者“双主题”说 ,而从最一般的人生真情进行探讨 ,进而解释了人们对《长恨歌》
关键词:情感 悲剧 人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