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安

作品数:10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孔子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汉代异化父慈子孝孝敬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管子学刊》《学术探索》《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孔子忠伦理的多层意蕴——以《论语》为考察中心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67-74,共8页孔祥安 
2015年山东省社会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传统‘忠’伦理与现代忠诚观念建构研究"(项目号15BWHJ05)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忠伦理有教人忠、修身忠、与人忠、忠于职守、爱国(事君)以忠、忠恕为仁等多层意蕴,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一种伦理美德。孔子提倡"以道事君"、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对臣无人格原则地讨好、侍从、顺从君。孔子把"忠"纳入其"仁...
关键词:孔子 忠伦理 意蕴 忠恕 仁之方 
孔子的“为政以德”及其思想基础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15年第11期6-10,共5页孔祥安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命题是对周公"以德配天"政治观念的继承、转化和提升,孔子倡导的"政者正也""道之以德""爱民利民""取信于民"等政治主张是对周初"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治理理念的借鉴和发展。孔子将为政之"德"贯穿于其设计的政治...
关键词:孔子 德政 思想 基础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其价值根源被引量:4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66-71,共6页孔祥安 
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伦理道德的方式解决"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为政思想和主张。孔子德治思想的创设和建构,是对周初"敬德保民"等政治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知天命",既是对周初"以德配天"...
关键词:孔子 德治思想 政治伦理 价值根源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被引量:2
《学术探索》2013年第2期1-5,共5页孔祥安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
关键词:先秦儒家 为政以德 仁政德治 哲学思想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探微被引量:1
《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孔祥安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
关键词:先秦儒家 乐与仁 乐与礼 乐教 
孔子“孝”论的意蕴新探被引量:3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67-71,共5页孔祥安 
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自然亲情为基础。在中国社会,孝是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之一,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予以特别关注,从"奉养"、"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爱"多层面...
关键词:孔子 孝敬 谏诤 父慈子孝 亲亲 仁爱 
孔子孝论的汉代异化——从“以孝入律”视角进行探析
《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115-119,共5页孔祥安 
汉代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治国之策,儒家孝伦理逐渐被汉律化。为此孔子儒家孝论在汉代发生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现代法学的视角,从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几方面梳理孝伦理的汉代律令化,探讨孔子孝论在...
关键词:孔子 孝论 汉律化 异化 影响 
原始儒家孝伦理的汉代异化及其影响——以孝亲案例为中心的探析被引量:2
《理论学刊》2011年第9期72-76,共5页孔祥安 
汉代为"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为此原始儒家孝伦理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在汉代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儒家孝伦理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
关键词:原始儒家 孝伦理 汉代 异化 影响 
孔子孝论的汉代异化及其影响——以孝亲类案例进行探析
《管子学刊》2011年第3期80-85,共6页孔祥安 
汉代"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孔子原始儒家之孝论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孔子孝论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始儒学与后...
关键词:孔子 孝论 汉代 异化 影响 
孔子“孝”论探微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孔祥安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成为其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孔子孝论,...
关键词:孔子 孝敬 谏诤 父慈子孝 亲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