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苏格拉底黑格尔义务性意图辩证法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概念的劳作”是正当的吗?——在跨文化哲学视野中对黑格尔正义概念的思考
《伦理学术》2019年第1期63-75,共13页 吴怡宁(译) 朱毅(校) 
本文把'正义'主题与一种非常特殊的实践类型——即概念的实践——关联起来。没有这种概念性—论证性的实践活动,哲学,尤其是欧洲哲学将难以设想。在此需要追问的是,如果说黑格尔哲学宣称通过'概念的劳作'就能把握'真理',那么它对待其他...
关键词:黑格尔 概念的劳作 正义 真理 跨文化哲学 
新自由主义中“自由之痛”的出路——论黑格尔客观精神哲学中“社会自由”的概念被引量:1
《伦理学术》2019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朱毅(译) 
虽然如今人们对自由的概念习以为常,却只享受着最贫瘠的自由。尽管(新)自由主义从40年前作为一种独特的支配性的意识形态起就极为强调自由,但人类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处于科学的和政治的压迫之中,并且再次呼唤自由与解放。人们此时开始...
关键词:市民社会 社会自由 经济自由 黑格尔 国家 
19世纪欧洲哲学中的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42-43,共2页安德里亚斯·乌尔斯·索梅尔 朱毅(译) 
人的重新动物化就是19世纪人类学的一个特质。“人根本不是造物的皇冠”,这个冷静的回绝拆穿了有关人类图景的面纱,这幅图景对尼采时代而言,不仅在基督教神学家那里显而易见;而且当时生物学界的领军人物恩斯特 海克尔也同样激活了这个隐...
关键词:造物 哺乳类动物 海克尔 生物学界 基督教 欧洲哲学 恩斯特 人类学 
重审早期康德最初引入“道德情感”的内在理由——以1762年“获奖论文”为核心被引量: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78-85,共8页朱毅 梁乐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22);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1706100035)
通过对康德1762年"获奖论文"展开的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文章重新审视康德在早期伦理思想发展中最初引入"道德情感"的内在理由:使他一开始倾向情感主义的根本原因,源自沃尔夫理性主义伦理学在界定道德责任初始根据上存在的理论缺失。康...
关键词:康德 获奖论文 完善性 道德情感 内在理由 
虔敬与理性的辩难:佛教信仰如何走出理性困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08-114,共7页朱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2&ZD122);2017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06100035)
"虔敬"一直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范畴,但在当下现代性话语体系中,却面临着理性的巨大挑战。从苏格拉底到康德,理性主义主导下的道德观念逐渐消解了"虔敬"原初丰富的内涵,佛教信仰也未能幸免。不过,通过对"虔敬"理性困境的理论反思,我们却能...
关键词:虔敬 道德 苏格拉底 康德 理性主义 佛教 
“科学主义”滥觞源于苏格拉底?——对尼采“苏格拉底问题”的质疑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10期79-87,共9页朱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的前期成果;项目编号:12&ZD122
"苏格拉底问题"历来是尼采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对现代科学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中,尼采将这场思潮的滥觞与极端发展问责于苏格拉底,认为后者过于旺盛的"求知意志"与广泛使用的"辩证法"与科学主义密切相关。通过对苏格拉底哲学基本特...
关键词:苏格拉底 科学主义批判 尼采 
“自我完善”作为德性义务如何可能?被引量: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64-71,共8页朱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2&ZD122)
后期康德以"同时是义务的目的"概念为线索,展开德性学说的建构。他将人之"自我完善"的德性目的"同时"视为义务,并对这个概念作了详细的阐明。然而问题在于,"自我完善"作为德性目的,康德将其纳入义务论框架中是否违背了原有自律伦理学的...
关键词:自我完善 义务性目的 人性 根本恶 
论康德反思判断力的“认识意图”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朱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2&ZD122)
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核心概念,一方面,它为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联结搭起一座桥梁,使理论与实践、自然与自由领域之间能够互通;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先天情感能力,它在直观对象的基础上引发诸认识活动的自由协调,使知...
关键词:康德 反思判断力 思辨理性 认识意图 “系统性”理念 
论苏格拉底“辩证法”理论困境的成因——以康德哲学为切入点被引量:1
《理论界》2016年第2期25-31,共7页朱毅 
苏格拉底热衷对美德知识进行讨论,他在对话中惯用的"辩证法"常被世人冠以"精神助产术"之名,为人称道。但作为"产婆"的苏格拉底并未成功帮助对话者"助产"出任何确定的美德知识,大多有关美德问题的讨论都无果而终。事实上,这并非由于某种...
关键词:苏格拉底 辩证法 美德知识 理论困境 康德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