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衍华

作品数:26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孔子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儒学发微互动研究损益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夏文化》《现代哲学》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发微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20年第4期5-10,共6页魏衍华 
济宁市中华优秀传统“两创”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论语学体系构建研究”(20JSGIK05)阶段性成果。
《孔子家语》记孔子为中都宰时,曾制定“养生送死”的一套礼仪制度。这套制度“行之一年”,取得了“四方皆则之”的社会效果。由于传世文献中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的记载相当简略,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不小的分歧。虽然孔子“养...
关键词:孔子 《孔子家语》 养生送死 慎终追远 
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
《唐都学刊》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魏衍华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孔孟正源”(18AWTJ12)的阶段成果
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融合了夏、商和先周时期礼乐文明的精髓,呈现了西周礼乐制度的高度与深度。从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周公"制礼作乐"并非皆是其原创或者是独创,与此前文化应是一种"因革""损益"的关...
关键词:周公 制礼作乐 因革损益 礼乐文明 敬德保民 
《孟子》“述仲尼之意”解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1期110-118,共9页魏衍华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孔孟正源”(批准号:18AWTJ12)
孟子一生以私淑孔子自许。通过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青年时期的孟子就开始治孔子之道。孟子精通“六经”之学,打开了通向孔子之道的大门,奠定晚年“述仲尼之意”的基石;中年时期的孟子仿效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孔子之道及其仁政蓝图的历...
关键词:《孟子》 司马迁 仲尼之意 《孟子题辞》 
周公悌德思想研究被引量:2
《唐都学刊》2017年第4期39-45,共7页魏衍华 
山东省委宣传部项目:"传统‘八德’思想时代价值辨析研究"(15BZBJ10)的阶段成果
周公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姬姓家族成员,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浓厚的尊兄友弟、训诫子嗣以及敦睦亲族等正能量,其语录应是姬姓家训的雏形。周公的另一身份是政治家,肩负着姬姓王朝生死存亡的重任,悌德思想中自然掺杂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这导致本...
关键词:周公 周公家训 训诫子侄 分封诸侯 
诸葛亮与儒家处世哲学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魏衍华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2012年招标项目"诸葛亮与儒家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号:2012ZBBYJ38
由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文学的渲染,诸葛亮的儒者身份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认为是后世"圣化""伟儒""褒扬"的结果。通过梳理魏晋时期相关文献,发现诸葛亮的儒者身份根本无需后世的"诠释"与"造神"。诸葛亮本人的学问尽管非常驳杂,但其处世哲学...
关键词:诸葛亮 处世哲学 自我而作 择木而栖 泽及百世 
伏牛山地区文化特征研究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9期130-131,共2页魏衍华 
伏牛山文化圈招标课题重点项目:"伏牛山地区文化特征研究";课题号:13ZBZDJ019
伏牛山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和源头。由于地区处于古代南北交通的咽喉,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传统社会历史名人重要的汇聚地。而多元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既使这一地区培养出数以千计的文化名人,也形成区别于其他...
关键词:伏牛山 文化特征 历史名人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综述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95-101,共7页张清廉 陈建裕 魏衍华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华早期文明关系研究"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一直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以挖掘与整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线,在伏牛山文化圈基础理论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研究、地域文化与文献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原经济...
关键词:伏牛山文化圈 华夏早期文明 地域文化 民族艺术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理论》2014年第29期153-155,共3页魏衍华 
孔子是我国传统社会"私学"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知行观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思考,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既对传统社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高等院校 课堂教学 
一部三国史研究的学术力作
《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22-24,共3页魏衍华 
传统中国的"史鉴"文化源远流长,在《尚书·周书·召诰》就能找到原型。其中记召公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
关键词:国史研究 中国传统史学 历代史家 厥德 召诰 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 三国时期 史鉴 三国志旁证 
孔庙祭祀的“因革损益”观
《殷都学刊》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魏衍华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孔庙祭祀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11CLSJ04)的阶段性成果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典活动,它经历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国家通祭的过程,成为隋唐时期以后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在不同时期,虽然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不尽相同,但变化都遵循"因革损益"...
关键词:孔庙 祭祀 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