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陈孟麟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作者来信
《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54-54,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承寄刊登拙作的贵刊1985年第4期样书已收到。因我请人抄稿,漏五字而未发觉。此颇重要,请予勘正: 第126页第12行:"……指的是演绎推理",后面应加上"和类比推理"五字。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 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勘正 样书 编辑部 发觉 刊登 作者 来信 
关于道德的阶級性和继承性被引量:1
《文史哲》1958年第1期64-65,共2页 
張岱年先生在其“道德的阶級性和繼承性”一文里,認为道德起源于原始公社,所以不同时代或不同阶級的不同道德有其共同根源,因为有共同根源,所以有共同方面和內容中的共同因素。張先生又从同一社会中不同阶級道德之間的錯綜关系上,認为...
关键词:道德概念 新旧道德 共同根源 道德观念 道德标准 原始公社 道德起源 同阶 共同因素 永恒真理 
并不存在公孙龙逻辑思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11-16,共6页 
公孙龙作为“名家”,谈论的中心一向被认为是逻辑问题,因而公孙龙具有逻辑思想似乎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是对他的逻辑思想怎样解释罢了。但一个逻辑思想的出现,必需具有产生这一逻辑思想的理论前提,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拟从这一问题谈起...
关键词:公孙龙 逻辑思想 古代逻辑 白马论 名实论 黑格尔 形而上学 同一律 白马非马 类事物 
墨辩逻辑学的特点及其历史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39-48,共10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墨辩》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以及因明相贯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墨辩》是否对三物论式作了理论形态的说明以及公理化思想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探讨了《墨辩》的"故"、"理"、"类"逻辑三范畴原理不是与亚里士...
关键词:墨辩逻辑 逻辑思想 亚里士多德逻辑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形式逻辑 中国古代 理论形态 推理形式 论式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12-18,共7页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发展,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奠基和争鸣,以前期墨家和名家为代表。(三)中国古代逻辑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墨辩》和荀况为代表。
关键词:孔子 逻辑思想 中国逻辑史 逻辑科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正名逻辑 子曰 逻辑思维 子路 
从类概念的发生发展看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萌芽和逻辑科学的建立——兼与吴建国同志商榷被引量:13
《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本文对吴建国的《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类概念的发生、发展与逻辑科学的形成》一文提出商榷意见,并就类概念的发生及其涵义的演变以及如何描述、概括这一过程,作出自己的考证和分析。本文认为,"以类命为象"→"察类明故"→"辞以类行",才是中...
关键词:类概念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中国逻辑史 逻辑范畴 《墨辩》 逻辑 建国 
关于西周社会性质问题——对于主张西周是封建社会学者们的一个答辩
《文史哲》1956年第2期41-49,共9页 
西周社会性质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是主张西周是奴录社会的,愿将几点浅鲜的看法,提出请求学者们指正。主张西周是封建社会的说法,大致是认为从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銍艾”载?“有?其?,思媚其妇,有依其士”以...
关键词: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 私田 生产工具 封建经济 文王 周族 史料 地主 氏族 
试论共存性矛盾和非共存性矛盾
《哲学动态》1980年第5期11-12,共2页 
应该按矛盾是否一方克服另一方,分为两类:一是共存性矛盾,一是非共存性矛盾。非共存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总是一方战胜另一方、一方克服另一方、一方吃掉另一方而引起的事物质变。这类矛盾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
关键词:共存性 两类矛盾 斗争性 同一性 互相促进 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绝对性 对立面 
《老子》对辩证法的发现、玩弄和《墨辩》对它的认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3-7,共5页 
《老子》对辩证法的发现、玩弄和《墨辩》对它的认识一《周易》卦画本来是殷人用它来占卜的符号,卦画和筮辞这种纯粹是巫术性的东西演变到了春秋,人们开始赋予它以某种哲学含义。卦画的两个基本符号───,被看作推动世界运动...
关键词:《老子》 辩证法 《墨辩》 黑格尔辩证法 对立面 古代辩证法 《庄子》 相对主义 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开门迎客”:应对美国“小院高墙”战略
《科学学研究》2025年第2期246-253,277,共9页易继明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项目(20230277002)。
“小院高墙”战略是拜登政府对华科技竞争的主要政策,即试图在通过多种手段严格保护核心技术的同时,在其他技术领域保持对华交流。该战略的形成受美国传统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决策逻辑的影响,也是拜登政府反思“全面脱钩”战略的结果...
关键词:中美关系 科技竞争 “小院高墙” “脱钩” 互信商谈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