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刊名=中原文化研究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郭店儒家竹书文献问题新论--以《尊德义》《六德》《成之闻之》《性自命出》为中心被引量:4
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23-33,共11页丁四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
郭店简《语丛》前三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儒学文献,其他儒家竹书也很可能写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大体上说来,郭店儒家竹书可以看作孔子和子思子的著作集。《尊德义》《六德》《成之闻之》《性自命出》四篇无论是在...
关键词:郭店简 《尊德义》 《六德》 《成之闻之》 《性自命出》 
明北京城中轴线形成原因探析被引量:3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92-100,共9页陈喜波 
北京城中轴线是北京古城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是体现中国都城营建制度的巅峰之作。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与明初建设紫禁城有关,明永乐年间建设北京宫殿,紫禁城中轴线没有沿用元大都大内中轴线,而是向东偏移150米左右,同时向北延伸至钟鼓楼...
关键词:北京城中轴线 紫禁城 堪舆定向理论 天寿山 
“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被引量:2
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34-45,F0002,共13页李禹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17ZDA180)。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
关键词:共识的中原 文化冲突 中原中心 政治制度范式 最初的中国 
黄河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被引量:1
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5-11,F0002,共8页刘庆柱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形成了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体现。从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变化及“文官政治”“史...
关键词:黄河文化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77-77,共1页旭东 
2013年9月26~27日,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中研院”、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会...
关键词:天津师范大学 出土文献 国际研讨会 古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语言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6期102-109,共8页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礼学发达,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突出。受时代风气的熏染,梁武帝萧衍在礼学修养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梁朝立国后,在他的主导下,起于齐代的新礼制作活动得以延续。这项文化大工程倾注了几代礼学家的心血。为配合新礼,梁武帝君臣...
关键词:梁武帝 制礼作乐 歌诗 《白纻辞》 《上云乐》 
晋豫风后神话传说的历史嬗变与文化记忆被引量:1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段友文 王子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19ZDA185)阶段性成果。
风后是上古神话中的良臣名将。作为一位兼具人性与神性的神格形象,从上古时期发展至今,风后生成演变的轨迹反映了先民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到关注现实的理性思维的转变。从典籍文献、口承故事和地域空间三个维度考察民众对风后神话传说...
关键词:晋豫 风后神话传说 文化记忆 历史嬗变 
论商代中后期的北土经略--以北京平谷刘家河墓葬遗存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46-54,共9页王坤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出土资料与族群形态整合研究”(22BZS005)。
礼制在早期政治统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刘家河墓葬所出青铜礼器系统可作为判断其与商王国之间存在政治统辖关系的关键证据。刘家河铜器群数量多且具组合关系,与商礼器属同一系统,具有礼器功能。墓中所出铁刃铜钺亦具礼器性质,其时王赐地...
关键词:刘家河墓葬 商代 北土 疆域 
如何衡量中国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展
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陈胜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21&ZD234)。
如何衡量考古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回顾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不同学术体系、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分支领域的衡量标准不尽相同。但学术发展具有累积性,考古学有其基本的任务,由此构成衡...
关键词:考古学 理论 学术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 学术体系 
商代甲骨文所反映的水灾研究被引量:4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78-82,共5页王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12CZS046)阶段性成果
水涝灾害是商代所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甲骨文发现以来,学界就利用卜辞资料,对商代的水灾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对甲骨分类成果的借鉴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卜...
关键词:商代 甲骨文 水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