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信仰变迁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非遗语境下当代民间信仰的生存策略与变迁被引量:2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3-17,共5页袁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状况研究"(16AZJ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化是当下民间信仰合法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非遗名录以权威的姿态将民间信仰事象纳入文化遗产的范畴,拓宽了民间信仰的社会生存空间。在申报过程中,民间信仰通过对自身文化要素的解释、取舍、重组等方式有意识地向主流话语...
关键词: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法化 信仰变迁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人信仰变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5-9,共5页刘建军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信仰变迁 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中国人 世界观 信仰危机 信仰问题 个人崇拜 马列主义信仰 
晚清陕甘回民起义与关中地区汉人信仰变迁——以寺庙宫观的新建、重建和废弃为中心被引量:4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3-37,共5页僧海霞 
同治年间,陕甘地区爆发了历时近十年的回民起义,关中地区信仰景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战中和战后,以庙宇为主体的信仰景观经历了新建、重建和废弃,这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国家意志的认同,见证了区域民众对信仰客体的重新选择。庙宇是信...
关键词:陕甘回民起义 关中地区 庙宇 信仰变迁 
从菩提瑞像到毗卢遮那:信仰变迁与造像的重生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董华锋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巴蜀唐宋净土类经变的调查与研究"(skqy201238)
通过分析四川地区唐代的菩提瑞像和中晚唐至两宋时期的毗卢遮那造像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两种信仰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窟和巴中南龛第103龛等两尊造像由菩提瑞像到毗卢遮那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两种信仰变迁和更替,另...
关键词:菩提瑞像 毗卢遮那 信仰变迁 造像重生 
“对话大足”——写生创作随笔
《金桥》2021年第5期93-95,共3页曹新刚 
已亥十月,往重庆大足,一行20余人。住开元观堂,游宝顶山石窟,观唐宋石刻之朴华浑厚,有感而发,作此篇。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为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从9世纪到13世纪的宗...
关键词:大足石刻 宝顶山石窟 石刻艺术 信仰变迁 移花接木 开元观 13世纪 
从山西清徐狐突庙看中国民间信仰变迁被引量: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7-21,共5页王永锋 李富华 
狐突信仰在山西清徐一带存在了几个世纪,曾经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雨神的狐爷,在经历了漫长岁月后,逐渐演变成为了地方保护神。如今,狐突信仰又发生了新的演变,当地百姓的信仰功利性和时代的发展是推动狐突信仰发生巨大变迁的主要原因,而当...
关键词:狐突信仰 信仰变迁 功利性 
神树图像与传统中国信仰变迁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151-156,共6页刘芊 陶思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佛教艺术圣树的图像学研究"(15YJC76006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佛教艺术圣树图像本土化研究"(2014SJB562);第6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1685)的阶段性成果
神树图像是人类社会分布最广的象征符号之一,隐含着人类信仰变迁的历史轨迹。中国神树图像具有典型的历史分期特征:先秦时期的神树图像是原始信仰遗存的产物,两汉时期充满了"仙"气,魏晋至隋唐时期"胡"气较重,宋元明清时期则世俗气息浓...
关键词:神树 图像 信仰变迁 传统文化 
当今人们面临的第四种危机——信仰变迁
《丝绸之路》2012年第4期84-87,共4页徐丽娟 
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文化价值建设总体滞后,因而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进而出现信仰的异化、扭曲,甚至缺失。本文就当今人们信仰变迁展开论述。
关键词:文化价值建设 价值观 信仰变迁 
中国古代“玉人”发展及其背后的信仰变迁——史前时期至秦代
《荣宝斋》2019年第8期44-57,共14页陈南 
玉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物质材料之一。自史前时代开始,玉石就承载了远古先民的崇拜与信仰。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玉器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凝结着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信仰和审美观念。玉人,即人形玉雕,是古代玉器中数量较少...
关键词:人形玉佩 史前时期 人形玉器 凌家滩文化 玉人像 兽面纹玉佩 信仰变迁 
缕析周代信仰变迁 追溯传统文化之源——《周代的信仰:天、帝、祖先》评介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张磊 田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齐鲁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研究”(22JJD770051);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西周中期青铜器与金文综合研究”(项目号:G321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竹简与大小戴〈礼记〉综合整理研究”(18BZS028)阶段性成果。
中国上古社会原始古朴而又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宗教信仰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文化本体或文化泉源”^((1)),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学者们筚路蓝缕,对上古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本质内容、...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化本体 信仰变迁 本质内容 汤因比 原始古朴 上古社会 宗教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