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FX033)

作品数:13被引量:19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林林王云清张晓笑许杨勇何雪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哈佛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现代法学》《江淮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司法公众意见司法裁判裁判法律思维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法过程中的经验推定与认知偏差被引量:18
《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26-32,共7页陈林林 何雪锋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3-05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编号:10CFX033)资助
法官在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对彭宇案判决书的分析证明了这一事实。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经验推定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受制于法官作为普通人所存在的两种认知偏差:代表性启发式和后见偏见。改善经验推定,需要在司...
关键词:经验推定 认知偏差 代表性启发式 后见偏见 
司法判决中的词典释义被引量:9
《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3-18,共16页陈林林 王云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CFX03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3-0512)的成果之一
词典在司法过程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司法现象。对中国法院519份涉及词典释义的判决文书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词典可以作为文义解释的一种特殊工具,但法院对词典的司法功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实中的词典释义并非一种权威、客观或统...
关键词:词典释义 文义解释 司法裁量 法律适用 
法治语境中的判决正当性分析被引量:6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23-31,172-173,共11页陈林林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司法决策的心理学研究"(NCET-13-05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10CFX033)阶段性成果
司法判决既是一项技术性作业,也是一个多元价值整合过程。在法治社会中,判断个案判决之正当性的首要标准,是判决依据的合法性。唯有凭借基于内部视角的合法性标准,才能实现法律对司法过程和当事人的拘束、对公众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引导。...
关键词:正当判决 合法性 合理性 客观性 融贯性 
裁判行为的认知心理学阐释被引量: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86-92,191-192,共7页陈林林 张晓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司法决策的心理学研究"(项目编号:NCET-13-05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0CFX033)的阶段性成果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理论和联结主义表征,从发生学上阐明了法律现实主义者没能讲清楚的直觉裁判问题,并为认识裁判行为或司法决策提供了一套较精细的工具。依据格式塔理论的"趋完性"特征,能够解释裁判之际的推理过程,以及法官从结果出发进...
关键词:裁判行为 格式塔理论 联结主义 
基于“态度”的司法决策被引量:1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64-174,共11页陈林林 杨桦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FX033)
对司法行为的经验研究表明,疑难案件中的司法决策取决于法官的"态度",即法官所持的意识形态或政策偏好。态度理论归纳了主导疑案裁判的三个决策变量:案件事实、态度,以及事实与态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态度模型作为一种主导型司法决策理论...
关键词:态度 司法决策 意识形态 疑案裁判 法官角色认知 
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被引量:24
《现代法学》2014年第1期22-29,共8页陈林林 王云清 
浙江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985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10CFX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解读传统中国的"情理裁判"时,学界往往只关注"情"这一个案表征,而忽略了"情理"本身的可普遍化诉求,以至将中国传统司法视为西方近现代形式法治的对极。事实上在情理裁判的展开过程中,可普遍化证成是一条构成性的司法原则。可普遍化证...
关键词:情理 情理裁判 可普遍化原则 一阶证明 二阶证明 
法律解释的动态理论被引量:6
《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61-69,共9页陈林林 王云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批准号:10CFX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在美国的制定法实施中,原旨主义一直被视为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方法。动态法律解释对意图论、目的论和文本论等原旨主义解释理论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指出原旨主义是一种考古学式的解释方法。通过实用主义、哲学解释学和政治分析,这一理论论...
关键词:原旨主义 动态法律解释 实用主义 哲学解释学 政治分析 
认知心理学视阈中的陪审团审判被引量:8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陈林林 张晓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批准号:10CFX033);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认知心理学视阈中,"建构故事"是陪审团审判的关键性认知过程。陪审员通过建构故事模型的方式评估法庭证据、做出判断。其间,故事被构造成符合证据的样子,对证据的认知也通过了故事的过滤。基于融贯性推理展开的故事建构,处于一个不断...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陪审团审判 故事模型 融贯性 
“见危不救”行为之可罚性的法理分析被引量:5
《江淮论坛》2012年第5期130-135,共6页陈林林 吴习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FX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惩罚见危不救行为是一项基于"道德愿景"的立法建议。从惩罚的逻辑考察,惩罚一般是以"受害人—伤害人"关系为基础的,不能直接延展至"受害人—旁观者"关系。惩罚措施若要成为法律规则,需满足社会文化特质及民众心理意识,但民众心理意识中...
关键词:见危不救 道德情感 惩罚 效益 
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被引量:19
《求是学刊》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陈林林 许杨勇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3000-1232103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0CFX03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司法裁判的二元目标,是法律的规则性、规则的理性与限度之张力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司法语境中,社会主义法治是"两个效果有机统一"政策的构成性前提,也是其实践的规定性组成部分。遮蔽于道德理由的规...
关键词:司法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规则之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