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82)

作品数:31被引量:13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振宇韩星翟奎凤王淑琴赵文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济宁学院学报》《哲学动态》《学术交流》《伦理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荀子儒家神明新论先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典与新诠:徐复观对《大学》思想来源的批判性诠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75-178,194,共5页王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的阶段性成果。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中最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他的“《大学》思想内容源于孟学”“《大学》是先秦儒家道德理性思想的综合”一说,表明徐复观跳出传统道统观来看待经典,摆脱了传统的道统意识,在...
关键词:徐复观 《大学》 孟子 思想内容 现代疏释 
张子乐教思想探析被引量:2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张小雨 曾振宇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编号:12AZD082)研究成果。
张载,字子厚,“北宋五子”之一,后人尊称其为张子。他向以知礼教礼为世人熟知,而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往往礼乐一体,故张子对乐教也有所论述。首先,他从重构儒家哲学本体论、宇宙论,以批评佛老、弘扬正学的伟大愿景出发,将气作为核心概念,...
关键词:张子 张载 儒家乐教 关学 气学 
“仁义之勇”与“血气之勇”:荀子对儒家勇观念的诠释被引量: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曾振宇 王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荀子之“勇”,学界鲜有论述。“勇”作为一种道德能力与实现自我的道德驱动力,其内涵与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相关涉。“勇”一方面具有成物的特性,勇行强调的是追求社会性的道德生活,合乎仁的社会品格和价值理想;另一方面又具有成己的自...
关键词:荀子 仁义之勇 血气之勇 道德形而上学 
从“制礼作乐”到“删诗正乐”——论周代乐教文明的两次人文化转折被引量:3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39-147,共9页张小雨 曾振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2AZD082)。
中华文明相较西方文明的一大特点,是在较早时期便意识到音乐所具备的道德属性与教化价值,并自觉将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最终促使中国呈现出"礼乐之邦"的文明样态。但先民对乐教价值的认识存在漫长发展过程,周公"制礼作乐"与孔...
关键词:制礼作乐 删诗正乐 乐教 人文 观念史 
永嘉学派对程学话语体系的突破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222-228,共7页冀晋才 曾振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南宋初,因掌控儒学话语权的程学难以解决强国御辱、恢复中原等现实需求,儒学界兴起了一股谋求突破程学的学术思潮。永嘉学派以情欲论为突破口展开了尝试,程学话语体系本身的局限性也为其提供了突破的缺口。在对“情”和“欲”的概念诠释...
关键词:情欲论 永嘉学派 程学 话语体系 
观念的力量:“汉字中国”述评
《孔学堂》2020年第3期94-99,共6页姜秉熙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项目批准号:12AZD082)阶段性成果。
观念史研究是要通过梳理和考察观念的起源和演变,观念引导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来从更广阔、更深入的角度观察和剖析哲学、思想和文化的历史。因此,可以说观念是有力量的。观念史研究的对象具有一系列的特征,通过...
关键词:观念 观念史 中国哲学 传统文化 汉字 
“道义之勇”到“为己之勇”:程朱对儒家勇观念的创造性诠释被引量:1
《济宁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9-13,共5页王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中庸》中“勇”与“仁”“知”并称,以知、仁、勇为儒家“三达德”,“勇”从众多德目中脱颖而出,地位迅速上升,同时“勇”的内涵亦有明显变化。从前孔子时代的武夫之勇、武士之勇,逐渐发展到孔孟时期的君子之勇、义勇,从勇行发展为勇...
关键词:武夫之勇 血气之勇 君子之勇 颜子大勇 自足 
朱熹与永嘉学派关于“欲”的思想之分歧被引量:4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冀晋才 吴妮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2AZD082)
朱熹和永嘉学派思想的分歧在对"欲"概念的认识和处理上表现得最为鲜明。朱熹思想中的"欲"概念是出自于理论推理,其内涵分两部分,即生于"性"者其本体为"理",是为"理欲";生于"心"者,本体为"气",是为"人欲"或"私欲"。永嘉诸子思想中的"欲"...
关键词:朱熹 永嘉学派  
羞耻的本质及其伦理价值被引量:4
《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6期14-20,共7页曾振宇 李富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在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中,羞耻概念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两者羞耻德性的互诠,可知两位哲人分别认识到了羞耻本质的不同侧面,前者强调羞耻的内在性与先天性,后者强调羞耻的外在性与社会性。这是构成羞耻本质的两个要件,而且这两个...
关键词:羞耻 伦理价值 道德奠基 伦理秩序 
“义辱”与“势辱”:荀子耻辱观的两种面向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19年第3期99-107,共9页李富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项目编号:12AZD082)的阶段性成果
耻辱感作为一种道德潜能.与人的尊严和人格有着内在关联。它一方面具有否定的谴责性作用,即对不道德行为的羞恶之情,另一方面又具有肯定的解放性建构作用,提撕行为主体以非凡的道德勇气由低层次的价值序列超拔挺进至高层次的价值序列,...
关键词:义辱 势辱 道德形而上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