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72)

作品数:18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波徐召清叶闯韩林合刘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燕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科学文化评论》《中国大学教学》《河北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指称哲学教育自然科学回应信念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
《哲学门》2017年第1期209-223,共15页徐召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X008,12AZD07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2X05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204000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sb05,skqy201645)。
克里普克一方面将信念之谜看成是真正的谜题,另一方面也利用信念之谜来回应描述论者对直接指称论的一个批评:同一替换原则在认知语境中失效。在他看来,造成信念之谜的不是直接指称论的同一替换原则,而是关于信念归属句的更一般原则。采...
关键词:信念之谜 同一替换原则 直接指称论 描述论 认知论证 语言或概念混淆 
关于认知逻辑的问答
《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100-105,共6页蒂莫西.威廉姆森 徐召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204000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sb05;skqy201645)
威廉姆森从知识论的角度回答了与认知逻辑有关的五个问题。他介绍了自己在哲学考虑之下所做的认知逻辑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展示了认知逻辑在"同一与分辨""模糊性""知识的限度"等问题上的相关性。在指出认知逻辑S5的逻辑全知和正负内省...
关键词:认知逻辑 主流知识论 S5 正负内省 内在主义 
反驳威廉姆森关于二值原则的论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51-159,共9页陈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哲学类)(12AZD072)和(12AZX008)
在对模糊性和连锁悖论的研究中,威廉姆森先后构造了三个论证去表明:否定二值原则将导致逻辑矛盾,亦称"荒谬"。本文论证以下两个断言:(1)在一个良好设计且能得到很好证成的三值逻辑中,否定二值原则并不会导致荒谬;(2)在威廉姆森的论证中...
关键词:模糊性 二值原则 排中律 连锁悖论 
威廉姆森对先验-后验之分的两个挑战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3期9-15,共7页徐召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204000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sb05;skqy201645)
自康德以来,先验-后验之分就在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威廉姆森在最近的著作中对其认识论价值提出挑战。他的论证可以区分成两个不同的挑战:一是某些基于想象的知识案例并不能恰当的归类为先验或后验;二是此类反例可以扩展到先...
关键词:先验 后验 布局作用 证据作用 扶手椅知识 
克里普克论意外考试悖论被引量:1
《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71-76,共6页徐召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204000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sb05;skqy201645)
克里普克通过拒斥知识持续原则为意外考试悖论给出了一种独特的消解方案。通过对该消解方案做局部辩护,指出对克里普克方案的三种反驳都不成功。首先,克里普克对知识持续原则的拒斥与知识的事实性并不冲突。其次,克里普克的方案至多只是...
关键词:意外考试悖论 知识持续性原则 知识的事实性 JTB理论 KK原则 
近40年来分析哲学的转变被引量:3
《世界哲学》2015年第4期5-24,共20页T.威廉姆森 徐召清 
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项目编号:12AZD0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德莱斯基知识理论的逻辑研究"(项目编号:skq201302)的资助
早期分析哲学中的两大流派逻辑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哲学都以拒斥形而上学为重要特征。而近几十年的分析哲学中,思辨的形而上学却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长与繁荣。本文从哲学史的角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近40年来分析哲学的转变:早期分...
关键词:分析哲学 新语言哲学 分析的形而上学 哲学史 
麦克道尔两种逻辑空间学说述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71-81,158,共11页韩林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阶段性成果
理由的逻辑空间与自然科学的理解的逻辑空间之间的区分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麦克道尔哲学理论的基石。按照麦克道尔的理解,理由的逻辑空间的结构是自成一类的或自律的,不可还原为自然科学的理解的逻辑空间的结构。承认这种自律性并不必...
关键词:理由的逻辑空间 自然科学的理解的逻辑空间 对理由本身的回应 无节制的柏拉图主义 自然化的柏拉图主义 
分析性与信念之谜被引量:1
《世界哲学》2015年第1期30-39,160,共10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存在对象的名字与新梅农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2JJD72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项目编号:12AZD072)阶段性成果
不同类型的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存在差异,这可以支持分析语句或分析命题存在这一论点。为达到这个理论目的所采用的论证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所定义的主观翻译原则与客观翻译原则,考虑各种不同的实义词,从日常对象到人工...
关键词:分析性 翻译 信念之谜 
“根据指称决定者为真”的分析性新解及其问题
《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叶闯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存在对象的名字与新梅农主义研究>(12JJD72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
分析性的形而上学解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许多人认为此解释依赖于一个会引起严重问题的假设,即从奎因开始就广为流传的双因素决定(语言与世界同时决定)假设。美国哲学家吉利恩·罗素于2008年提出一种以"指称决定者"概念为核心...
关键词:意义 真理、分析性、指称决定者 
论蒯因的逻辑哲学被引量:3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60-84,154,共25页陈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阶段性成果
在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背景中,本文对他的逻辑哲学做了批判性的系统考察,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蒯因关于逻辑和逻辑真理究竟说了些什么?在蒯因的逻辑哲学中存在哪些难题、困境和悖论?蒯因关于逻辑或逻辑真理本来应该再说些什么?最后阐述...
关键词:逻辑 可修正性 彻底翻译 变异逻辑 实在论 认识论 证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