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X070)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余莉谷文国秦芳余洪波刘海天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赤峰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贵州省党校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观人明德圣人周易传统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参天地——《周易治要》人生价值观研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秦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3BZX070)
天道行健,地道势坤,乾坤交感而万物化生。万物之中唯有人顶天立地。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在于其与天地合德,其次在于能够依靠自身德行把握前途吉凶,第三在于有认识自身明德、彰显明德的终极价值目标。德合天地的人生观、吉凶在己的事业观...
关键词:乾坤 人生 事业 价值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123-128,共6页刘红利 刘余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BZX070)的阶段性成果
《群书治要》的用人思想集中体现在:一是用人的重要性,提出治乱安危根在用人、君主成治自任贤始的主张;二是用人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强调领导者应任用孝廉之人、贤德之人、直谏之人、进贤之人与扬善之人,才能达到国治民安的为政目的。...
关键词:《群书治要》 用人 任贤使能 纳谏远佞 
圣人行易——《周易治要》修身主体研究被引量:1
《甘肃理论学刊》2016年第6期110-114,共5页秦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3BZX070)的阶段性成果
《周易治要》居《群书治要》之首,其修身思想通过圣人行易为榜样而展现。首先,"极深研几"是圣人修身的心法,从心念善恶毫端予以觉察、控制,保持心念纯善则言语行为自然不邪,此其修身简易之道。其次,"崇德广业"是圣人修身的一种境遇实现...
关键词:圣人 周易治要 修身 极深研几 崇德广业 久于其道 
圣人设教 德化天下——论中国传统修身教育理念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秦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BZX070)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人皆具的乾坤明德为修身基础,而人因迷悟不同而有修身程度差别。圣人通过设立生生不息的教育,以天时地利育人;设立礼乐文明的教化,以乾刚坤柔化人;设立尊师重道的教学,以天尊地卑示人。生生以育、礼乐以化和尊师以学三...
关键词:明德 圣贤 教育 礼乐 尊师 
从《群书治要》看“师道”的古今价值被引量: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4-59,共6页刘海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编号:13BZX070)
教育是兴国之本。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延续着"尊师重道"的传统。为师者的责任是传承圣贤之道,唯有尊师才能尊重文化、尊重圣贤。从师而学不仅有裨修身,在中国文化中,师道对于构建家业家学、培养国家官员,乃至处理外交关系都...
关键词:《群书治要》 师道 古今价值 
《群书治要》的得人之道被引量:1
《理论探索》2014年第4期67-70,101,共5页刘余莉 谷文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3BZX070);负责人刘余莉
自古谓千金易得,人才难求。识别并求得自己所希冀的人才,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群书治要》一书的得人之道可以概括为以善感人、以礼敬人、以富安人、以公待人、以诚动人、以德教人、以道成人等七个方面。这...
关键词:《群书治要》 得人之道 尊礼贤才 诚善待人 公正明德 
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引量:5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8-13,共6页余洪波 刘余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规范化,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简易行"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群书治要》论用人大忌被引量:1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69-73,共5页刘余莉 谷文国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X070)
用人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用人得当与否,直接攸关国家的兴衰成败和社会民心的和谐安定。借鉴《群书治要》用人七忌:即用贤而疑、求全责备、能不当官、德不当位功不当禄、偏信壅塞、妒贤畏能、...
关键词:《群书治要》 用人七忌 政治伦理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观人选人中的要求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54-57,112,共5页刘慧敏 刘余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BZX070)的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刘余莉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是古人在观人选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方法,坚持这一方法可以在干部选拔工作中避免"以言举人"的偏颇,而把具有真才实德的人选拔出来担任领导,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听言 观事 观行 观人 选人 
《群书治要》的观人之道被引量:2
《理论探索》2013年第4期20-23,共4页刘余莉 谷文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3BZX070);负责人刘余莉
《群书治要》的观人之道体现在观言、观事、观行、观友、观德、观佞、观心、观诚八个方面。观言,就是要观察一个人的言语;观事,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做的具体事情以及如何去做;观行,就是要明察一个人的正邪;观友,就是要观一个人结交的朋友;...
关键词:《群书治要》 观人之道 观言 观事 观行 观友 观德 观佞 观心 观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