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66)

作品数:40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国恩禹权恒吴翔宇宋声泉任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鲁迅研究月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鲁迅形象文学史著文学革命鲁迅小说中国社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文化运动百年纷争中的新旧矛盾与中西冲突被引量:2
《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48-159,共12页陈国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项目号11AZD066)的延伸研究成果;武汉大学“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研究专项“新中国70年人民文艺的成就及历史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百年,围绕它的纷争不仅是历史问题,而且是中国的现实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革命民主派在中国面临鸦片战争以来新旧文化矛盾与中西文化冲突相互纠缠的困局而试图突破旧思想牢笼的一个产物。它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新旧文化矛盾 中西文化冲突 新民主主义 “五四”观 
王富仁“鲁迅”与中国1980年代的思想启蒙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73-177,共5页陈国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阶段性成果
王富仁的"鲁迅",是从中国政治革命与中国思想革命的分野上来界定的思想启蒙者的鲁迅。王富仁通过鲁迅研究,对现代中国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具有新意的阐释,而又切合了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要求,给了人们可供参照的一个新观念和看待问...
关键词:鲁迅 王富仁 五四 新时期 思想启蒙 
林传甲字号、家世、卒年考略被引量:2
《兰台世界》2016年第13期112-114,共3页宋声泉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鲁迅研究与20世纪中国"(项目编号11AZD066)
林传甲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方志学家。他早年的字当为"魁云",后改字"奎云",后期主要用"奎腾"",归云""归于"诸说或当有误。他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曾祖父林杏圃是孝廉出身,祖父林宝光曾官居成都府通判,父亲林文钊做过应山典...
关键词:林传甲 字号 家世 卒年 
“高尔基在中国”与“中国的高尔基”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11期162-166,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高尔基是俄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其作品被广泛翻译到中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其中,鲁迅在这一译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鲁迅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许多人就把鲁迅简单比附为"中国的高尔基",意在强调他们之间具有...
关键词:高尔基 译介 “中国的高尔基” 鲁迅形象 误读 
鲁迅与胡适: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62)
作为中国新文学天穹的两位巨星,鲁迅和胡适是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同一营垒中的革命战士到分道扬镳,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来,鲁迅思想开始"向左转",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却不断向自由主义思想靠拢,终于成为蒋介...
关键词:鲁迅 胡适 左翼 右翼 镜像 
“堂吉诃德在中国”与“中国的堂吉诃德”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5期29-34,共6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一、契合与译介:“堂吉诃德在中国”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全名为《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共分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
关键词:《堂吉诃德》 中国 西方文学史 塞万提斯 现代小说 世界文学 史料记载 代表作 
《申报·自由谈》与鲁迅的杂文创作
《文学教育》2016年第10期51-54,共4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
《申报·自由谈》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报刊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劲旅。在主编黎烈文的精神感召之下,鲁迅曾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诸多优秀杂文,将批判矛头直指蒋介石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也使鲁迅迅速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的精神...
关键词:《申报·自由谈》 鲁迅 杂文 公共空间 
遮蔽与敞开:重述“两个口号”之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重要口号,以呼应瓦窑堡会议上中共要求建立国防政府的政策主张。之后,鲁迅等人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意在弥补"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部分缺...
关键词:“国防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鲁迅 周扬 文化领导权 
“民国机制”与鲁迅的言说空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7-10,共4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项目编号: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1062)
"民国机制"是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门话题。在"重写文学史"观念的深刻影响下,李怡等学者提出了"民国机制"的研究范式,意在把许多文学现象置于民国社会的结构框架之中,重新审视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民国机制 鲁迅 法律制度 稿费制度 公共空间 
动态文化结构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反思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9期32-39,共8页吴翔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在反思中国新文学传统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鲁迅形象”这一议题。因为它是关涉文学传统建构与延传的重要关节点。此话题会牵扯整个学界的知识化生产,进而拓展到社会各个层面。
关键词:鲁迅形象 文化结构 反思 新文学传统 动态 关节点 知识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