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8BZW005)

作品数:13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雨卢雪松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诗经》公刘《易》《诗》《周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余冠英《诗经选》动植物词训诂质疑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8期138-139,共2页赵雨 卢雪松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初版于1956年。夏传才师称该书为十七年(1949-1966)间"影响最大、成绩最显著"[1]的《诗经》注译本。夏师评价该书"释词经过自己的钻研推敲,广采百家,又时有精当的发明"[1],洪湛侯评价该书"注释不墨守一...
关键词:《诗经》 余冠英 植物词 质疑 训诂 词语解释 夏传才 评价 
《诗经》《易经》中的“感兴”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
《诗经》的"感兴"原理起源于《易经》"兼三才而两之"的宇宙观。古人在这种宇宙观指导下观察宇宙人生,并在其过程中产生了"感",即由单纯的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发展到对内部身心的体验。"观感"的结果是人对天地万象的意义有了极深沉的领悟,...
关键词:《诗经》 《易经》 感兴  
西方科学限度初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36-40,82,共6页爱新觉罗.启程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西方科学作为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分析还原的思维和实证主义的方法为基础的。它直接与人类古老的价值信念和意识经验相冲突,并且由于无法支撑前沿科学的最新发展而导致内部冲突,从而超出了自我发展的极限,从相对真理走向了绝对...
关键词:西方科学 分析还原 实证 
东方传统科学的超越品格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4-35,共2页爱新觉罗.启程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在与西方科学以分析还原的思维和实证主义的方法为基础的特征相对立,东方传统科学以其综合整体的思维和体证主义的方法,为人们看待自身、理解自身、通过自身探索生命奥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东方传统科学 综合整体 体证 超越 
简论《诗经》的生命精神被引量: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1-45,共5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98BZW0 0 5 )"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的起点 ,《诗经》呈现了夏商周时代中华先民生命精神生发演变的轨迹。从《生民》、《公刘》的诗性醒觉 ,到《大明》、《凯风》的人伦化育 ,先民的人文世界的开辟与完成既奠立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础 ,也成就了《诗经》...
关键词:《诗经》 自然生命 诗性 人伦 
《诗经》成词与村社风俗名物考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诗经》成词流布于当时的“民间” ,在当时是“常言”。因为是上古村社时代特定的社会组织 ,生活风习和物质文化的记录。“稼穑”颇有今所谓“自食其力”的味道。“耦耕”指三代“二牛三人”举家协耕的耕作方式。“清明”是春耕时节天...
关键词:《诗经》成词 村社 风俗 名物 
《诗·豳风·七月》研究被引量:2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
关键词:<七月> 上古文献年代学 周族历法 公刘之世 夏代晚期 
《诗》、《易》字族研究例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项目编号:98BZW005)
"止"根字族内部诸字是通过语义的相似性原则而系联在一起的。"正"根字族和"寺"根字族是"止"根"母族"系统内部的"子族"。对《诗》、《易》用字在其"母族"中的精确位置作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上古歌诗、谣谚的作年有相当重要的辅助参考作用。
关键词:《诗》 《易》 字族系统 历时性 语根字 “止”根字族 “母族” 
《诗·小雅·大东》东国封建考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34-38,共5页赵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
透过考察周代东封的历史背景来训释《诗·小雅·大东》的疑难词句,可知"小东"与"大东"分别指周的"东国"与"北国"。"舟人"指"貉国"之人,"私人"则指燕国之人。此诗作于厉王之世,王室贪暴引起了周东封诸国的愤怒,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直接...
关键词:《诗·小雅·大东》 东国 封建 
《诗·豳风·七月》释论
《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48-56,共9页赵雨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诗·豳风·七月》绎释进一步对相关疑...
关键词:《七月》 周历 公刘之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