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26)

作品数:47被引量:11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邓晓芒张廷国闻骏王亚娟罗正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现代哲学》《哲学分析》更多>>
相关主题:黑格尔施莱尔马赫胡塞尔句读梅洛-庞蒂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求知欲视角下西方哲学传统中必然和偶然概念的反思被引量:3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140-148,共9页刘清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从古希腊起,西方哲学传统就依据“是否一定如此”的区分标准,把“必然”和“偶然”说成是事实自身的两个特征,并首先将它们定位在存在论而非认识论领域,结果造成了一系列扭曲。然而,深入分析求知欲的确定性诉求会发现,这对概念是指人们...
关键词:必然 偶然 求知欲 确定 不确定 或然 
对康德知觉判断与经验判断区分的辩护
《德国哲学》2021年第1期3-18,236,共17页潘文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项目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康德对知觉判断与经验判断的区分通常被学者视作两版演绎间的过渡产物,且与第二版演绎存在矛盾;然而他在事实上一直沿用这种区分。虽然也有少数学者为之辩护,但只有从文本的事实性、必要性和不矛盾性三方面着眼,才能为这种区分提供全面...
关键词:康德 知觉判断 经验判断 
论现象学视野下的悲剧性被引量:4
《人文杂志》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翟欣 邓晓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出发点的现象学方法能够使人直接面向悲剧本身。悲剧性的产生不是来自对客观苦难的被动接受,而是主体意识的意向性行为建构的结果。这种行为包含悲剧人物的意向性和悲剧观众的意向性两个层次,逐步把人引向了超越悲...
关键词:悲剧性 现象学 意向性 生存本质 
海德格尔《面向存在问题》之解读与评析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1-9,共9页邓晓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荣格尔的《关于线》一书将尼采的虚无主义比喻为一条"零度线",主张跨越这条线,使尼采的强力意志建基于"劳动者"及其全球化的"总体动员"之上去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办法。海德格尔则指出这种构想的不彻底,如果还停留于形而上学的语言和面...
关键词:海德格尔 《面向存在问题》 虚无主义 形而上学 超逾和超越 强力意志 
“身体”的本性和“心灵”的本性——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然人性的双重结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6,共6页闻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施莱尔马赫宗教自我意识理论研究”(11CZJ011)
作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学派,近代自然法学派立足于自然人性、自然权利、自然法则、社会契约等基本概念,建构起了一整套国家理论和政治哲学。其中,自然人性是近代自然法学派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自然法学派的...
关键词:自然法学派 政治哲学 自然人性 社会契约 黑格尔 
悲剧与自由:席勒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之比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翟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席勒将悲剧与崇高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体现了理性和道德对感性和自然的胜利。黑格尔将悲剧定义为伦理实体的辩证运动,对立的伦理力量的辩证和解被视为悲剧的艺术效果。两者的悲剧观,都以自由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只不过在席勒的悲剧理论中,...
关键词:席勒 黑格尔 悲剧 自由 
作为科学的伦理学何以可能——康德的纯粹实践哲学及其使命被引量:5
《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1期66-71,86,共7页袁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导师计划"[指导教师为德国图宾根大学奥特弗里德.赫费教授(Otfried Hoffe)]
康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德科学。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即是将这门科学建立在纯粹的理性基础之上,使之成为可能。道德法则是理性不受感性所决定的因果性,即自由的因果性,它和自然因果性一样都源自于人的理性自发...
关键词:康德 道德科学 定言命令 实践哲学 理性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句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75-82,共8页邓晓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结论"通常认为是全书的结论,但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看出,它只是对于该书第二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的结论,也就是在与理论理性即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比较中并以此作为榜样而建立起纯粹实践理性本身的方法...
关键词:西方哲学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方法论 
康德纯粹理性概念“演绎”初探被引量:3
《哲学研究》2018年第8期116-124,共9页张廷国 罗正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从而实现了对"真理的逻辑"的论述。与此相应,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也隐含了这一演绎结构,即纯粹理性概念的演绎同样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
关键词:康德 纯粹理性概念 形而上学演绎 先验演绎 
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及其难题——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57-66,254-255,共10页王晓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项目号13A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项目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黑格尔把哲学理解为把握在精神中的时代。他所说的这个时代就是革命和变革的时代。他把这个时代说成是现代。黑格尔哲学就是对于现代社会不断变革状况的理论概括,是具有现代性的哲学。而现代性是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概念的核心内容。然...
关键词:黑格尔 现代性 自我反思 哈贝马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