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5DB099)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子方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艺术百家》《戏曲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明杂剧杂剧作家杂剧创作剧诗曲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杂剧文献论
《戏曲研究》2012年第3期339-358,共20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DB099
文献乃一切研究之基本出发点。面对着数百年前流行于场上案头的明杂剧,欲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进行文本解剖和寓意阐释,文献梳理不可或缺。然迄今学术界虽在剧目整理。
关键词:杂剧创作 《太和正音谱》 远山堂剧品 杂剧作家 曲品 祁彪佳 贾仲明 戏曲创作 《录鬼簿》 杂剧作品 
明杂剧曲体论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2年第8期107-118,共12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批准号:05DB099)阶段性成果
明杂剧的发展经历规范化北曲、北曲南化和南曲北化以及昆唱北曲等曲体演变过程。规范化北曲并非简单承袭,而是更大程度上的简化整合乃至千篇一律。北曲南化、南曲北化是南北文化交流尤其是北杂剧和南戏相互影响的共同结果。在戏曲主流...
关键词:明杂剧 曲体 发展经历 文化交流 杂剧作家 北曲 南曲 北杂剧 
明杂剧分期论
《艺术百家》2011年第3期162-168,134,共8页徐子方 
2005年度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项目编号:05DB099)阶段性成果之一
笔者曾认为,宫廷化和文人化作为杂剧入明后两次重大转型决定了明杂剧历史分期的基本走向,这一点目前已为学术界所接受。但严格说来,转型和分期又并非完全等同,后者乃前者之进一步深化,必须考虑更为细致的问题要素。根据戏剧观和剧场性...
关键词:戏曲艺术 艺术史 明王朝 杂剧史 发展 分期 
徘徊于守旧与创新之间——也论贾仲明心态及杂剧创作
《中华戏曲》2010年第2期221-228,共8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批准号:05DB099
《录鬼簿续编》称贾仲明"天性明敏,博究群书",可见其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传统文人。然而,在元明交替之际社会上下忙于恢复儒学正统,周围的汉族文人士大夫纷纷走上科举经世道路的时候。
关键词:贾仲明 杂剧创作 录鬼簿续编 文人士大夫 传统文人 创新 关汉卿 神仙道化剧 生活价值观 杂剧作家 
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论朱权及其“二谱”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0年第2期69-74,158,共7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课题编号:05DB0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戏曲和古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它们一为趋俗一为崇雅,一为张扬一为内敛,体现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生命品格,以"二谱"的编撰问世为标志,朱权可谓一身而二任焉。其分别于生命顺畅之早期和坎壈蹭蹬之晚年投身此两类不同的文艺领域,...
关键词:朱权 《太和正音谱》 《神奇秘谱》 
新编中国戏剧史论纲被引量:6
《艺术百家》2009年第1期81-83,16,共4页徐子方 
2005年度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项目编号:05DB099)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戏曲史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戏剧史的正式形成和戏曲史的正式形成同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只要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本质即可,汉代百戏"东海黄公"即可作为一个鲜明的标志,因为它已符合了扮演故事的最基本要求。后者则必须符...
关键词: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曲史 古代 现代 分期 
明杂剧研究文献三题被引量: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5期6-11,共6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05DB0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盛明杂剧》《远山堂剧品》和《群音类选》,俱为研究明杂剧不可或缺之基本文献,然其选剧评曲之角度和标准同中有异,与编选者个人经历及思想认识有关,由此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参考价值。站在今天的角度分别衡量,也可看出它们各自拥有的优...
关键词:明杂剧 选本 曲目 
论昆曲杂剧
《戏曲研究》2007年第3期61-69,共9页徐子方 
徐子方承担的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明杂剧通论>(05DB099)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昆曲与杂剧的关系,历来皆为戏曲史、昆曲史家所重视,但假如有人将此二者联系起来作为同一种戏曲的两个方面(曲体、文体)看待,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记得三年前笔者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明杂剧史》,其中"沈璟及其昆曲杂剧"一节...
关键词:杂剧创作 南杂剧 十孝记 戏曲史 博笑记 沈璟 曲体 杂剧作品 磨调 孔文卿 
从剧诗到单折戏——论明杂剧对文学体裁的两个贡献被引量:3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5DB099)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
关键词:明杂剧 诗剧 剧诗 单折戏 独幕剧 
明中叶后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明杂剧社会文化背景探源之三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44-49,共6页徐子方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5DB099)成果之一
明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守成之主,创业时期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已成以往,君亲伦理自上而下迅速陵替,其直接后果便是社会向心力的减弱,导致传统思想文化权威的衰微和新思潮的诞生。从哲学中的王守仁学说,李卓吾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明中叶 杂剧 思想文化 社会发展 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