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

作品数:12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海平方兴刘娟娟李兰芬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伦理伦理关系环境伦理道德哲学世界观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前我国社会困难群体伦理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4期130-134,共5页田海平 刘娟娟 
江苏省重大招标课题"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状况及其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的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国家重大招标课题(05&zd040)
对以482名城市务工者为代表的社会困难群体进行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公民"身份是其主要的伦理角色担当,也是其首选伦理角色期待;家庭伦理关系有从以血缘情感为主向"情理兼容"、以"理"为主的现代伦理关系转变的趋势,感情和经...
关键词:社会困难群体 伦理关系 民生关注 
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和谐伦理关系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49-56,共8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05&ZD040)的子课题"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和谐伦理的理论与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调查以伦理关系的自我、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以公务员、进城务工者和青年大学生三大群体为取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领域主要受到四种伦理规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西方现代性和传统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高技术 市场经济 伦理关系 调查研究 
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四个论纲被引量: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3-29,共7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5&zd040)的子课题<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和谐伦理的理论与调查研究>的理论部分的研究成果
"现代性道德分化"与"伦理对立面和解",是我们今天在面临一系列的二元冲突的世界处境时建构"和谐伦理"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基本要义是:(1)与"道德主观性"相关联的"主体自由"受个体化原理支配;(2)与"伦理承...
关键词:和谐伦理 现代性道德 伦理承认 自由 认同 
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及其展现的哲学改变被引量:5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20-26,33,共8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环境伦理与科技伦理研究”(项目号:04ZXB004)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如何进入伦理"之追问,是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它敞开了异常显明的哲学改变。在自我意识维度,它激起了作为意识现象的道德世界观之转变,将我们遭遇到的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生态问题看作人类之命运、文化之命运和道德之命运,并...
关键词:环境伦理 世界观 哲学转变 道德哲学 
耻感难题与荣辱的初始条件被引量:4
《学术研究》2009年第4期12-17,共6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4ZXB004);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5&zd040)的阶段性成果
"羞"与"耻"的关联与区分隐蔽着"耻感难题"的某种始源性的信息。"羞"的现代性命运可以概括为构成其深层根据的本体世界在存在论或本体论基础上的被瓦解,这是以现代人所经历的形而上学根基的丧失为典型表征的。世界"去羞化"是耻感丧失其"...
关键词:  耻感难题 现代性 荣辱观 初始条件 
社会变革时期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田海平 李兰芬 
江苏省重大招标课题"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状况及其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的子课题"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06KSW001-4)"成果之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国家重大招标课题(05&zd040)阶段性成果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
关键词:伦理关系 道德话语 调查研究 
“环境进入伦理”与伦理世界观的改变被引量:1
《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1期59-64,共6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环境伦理与科技-伦理生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4ZXB004
深层生态学的原则表明,"环境进入伦理"展现为伦理世界观之转变。我们从黑格尔"伦理世界观"的扩展释读中看到:"伦理觉悟"是对道德主观性的扬弃;而伦理世界的"设定的和谐"展现为人类史与自然史在文明演进中的伦理觉悟;伦理世界观落实到伦...
关键词:环境 伦理 环境进入伦理 伦理世界观 
从“控制自然”到“遵循自然”——人类通往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伦理觉悟被引量:8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1-17,共7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环境伦理与科技伦理研究"(项目号:04ZXB004)的阶段性成果
控制自然的观念源自培根世界观的影响,是文明发展进程中呈现的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现象,它为现代工业文明的现代性转换奠定了合理性基础和"道德神话"。对控制自然的道德神话进行纠偏或矫正,是对人、理性和世界概念的质疑,最终是对现代文明...
关键词:控制自然 遵循自然 道德神话 伦理觉悟 
公共利益的伦理判定与国家征收制度之正当性探析--以《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的法律解释为例被引量:8
《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28-32,共5页方兴 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4ZX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的唯一前提,公共利益概念的显著特点是其边界的不确定。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了解分析。历史地看,公共利益从最初的公共团体的善恶取舍到近现代的规范国家制度和社群等组织的行为目的思想,折射出...
关键词:征收 公共利益 正当性 《物权法》 
“环境进入伦理”与道德世界观的转变被引量:2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5-10,共6页田海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4ZXB004)
"环境进入伦理"内含重要的哲学改变即道德世界观的转变。从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世界主观性的审查看,道德世界观的转变有赖于两个条件:道德确实性之丧失、道德世界从先验预设转向生活世界。与此相联系,"环境进入伦理"有赖于意识现象的两...
关键词:环境 伦理 道德世界观 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