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YY005)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段奡卉张柏柯温玲霞李培红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作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翻译《春望》格律诗译本关联翻译理论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关联理论析《道德经》的翻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105-106,共2页张柏柯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BYY005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最佳关联实现的过程,即听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下的翻译,同样追求最佳关联。《道德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以...
关键词:道德经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关联论视阈下《论语》翻译探析被引量:1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9期113-115,共3页张柏柯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BYY005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最佳关联实现的过程,即听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下的翻译,同样追求最佳关联。《论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以《...
关键词:论语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被引量:10
《外语学刊》2011年第3期121-124,共4页段奡卉 
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2010BYY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学项目"汉语格律诗英译不可译性之补偿"(2009-GH-079)的阶段性成果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阐释源语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然而,谈到格律诗翻译,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可译性",其表现形式———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中如何体现,...
关键词:格律诗 英译 形式 趋同 
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诗典故翻译策略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5期129-130,共2页李培红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0BYY005)
汉诗英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汉诗中典故翻译则更具挑战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上古汉诗词本身的特点,译者要想用译入语来准确再现典故在原诗中的意境和意蕴,应通过寻求译诗和原诗之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可能传...
关键词:关联理论 汉诗典故 翻译 
翻译的“两个世界”及其对汉诗英译的启示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360-361,379,共3页温玲霞 
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BYY005
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中关于"两个世界"的观点,本文尝试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认为要保证译文的质量,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关于翻译的"两个世界"的讨论引起了关于翻译实践活动更深层...
关键词:现实世界 认知世界 汉语古诗 翻译 
论认知推理过程在诗词翻译中的体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年第1期82-83,共2页段奡卉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2010BYY005)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从认知语用推理的角度来探析诗词翻译中的认知推理过程。认为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注意原语的隐形,根据感知中突出的信息点进行推断,通过逐步超越诗词语...
关键词:诗词翻译 认知差异 推理过程 
从《春望》的英译看格律诗翻译的难度处理被引量:1
《作家》2010年第24期184-186,共3页段奡卉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编号:2010BYY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语格律诗英译不可译性之补偿”(编号:2009-GH-079)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以唐诗《春望》的译文为例,针对格律诗的表现形式,从韵式、平仄、对仗3个方面对汉语古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英译难度,从理论和具体途径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索,说明英译汉诗的"不可译"性是可以突破的。
关键词:格律诗 英译 难度处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