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

作品数:12被引量:38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雷雳邹泓张国华马利艳杨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校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心理发展与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网络成瘾自我认同初中生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19
《心理学报》2008年第9期1021-1029,共9页雷雳 郭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7006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资助
采用问卷法,以33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假想观众、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网上娱乐且有更...
关键词:青少年 分离-个体化 假想观众 互联网娱乐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第4期106-112,共7页马利艳 雷雳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7006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的资助
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互联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对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北京市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考察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
关键词:生活事件 压力 即时通讯 孤独感 初中生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19
《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5期454-455,共2页张国华 雷雳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编号: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AFA06097)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4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13名、女生191名),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自我认同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关键词:客体依恋 自我评价(心理学) 因特网 行为 成瘾 青少年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2期161-163,169,共4页雷雳 马利艳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
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即时通讯服务偏好问卷、自我认同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即时通讯服务偏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病理性互...
关键词:自我认同 即时通讯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调节作用 
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被引量:43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期95-97,70,共4页李冬梅 雷雳 邹泓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博士论文资助项目(ZZ076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7006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资助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
关键词:网上偏差行为 互联网 青少年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26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期37-39,58,共4页张国华 雷雳 邹泓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7006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认同完成...
关键词:自我认同 互联网使用 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 网络成瘾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1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4期420-421,423,共3页马利艳 郝传慧 雷雳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
目的: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青少年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123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生活事件显著低于大中城市初中...
关键词:生活事件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服务偏好 初中生 
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37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2期42-48,共7页杨洋 雷雳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HSQN0624)资助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癌 外向性人格 宜人性人格 互联网服务偏好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李冬梅 雷雳 邹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AFA06097)资助
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其特征包括并发性、差异性、发展性和期望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碍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目前对适应行为的测量工具较多,主要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
关键词:社会适应行为 青少年 危险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被引量:153
《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688-696,共9页雷雳 杨洋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HSQN06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
参照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旨在编制出更适合我国情况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APIUS由6个维度构成,即突显性、耐...
关键词:青少年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