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XW008)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常新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都学坛》《唐都学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明清学术关中书院科举明清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明清关中士人的文社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17年第2期58-64,78,共8页常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关中士人生存境域与文学生态问题研究"(11ZXW008);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阳明心学关中传播接受史"(2015C003)
士人结社与文学关系的问题在当代明清文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它揭橥了自唐以来文化权利下移及士人群体扩大的史实及这一现象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明清文人集会与结社的情况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征,到清代基本延续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明清 关中士人 文社活动 关中文学 
明清关中书院与文学被引量:1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3-19,共7页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ZXW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K5051308001)
为研究明清关中书院与文学之关系,从社会文化史视角对明清关中地区书院的复兴、书院的学术、书院与科举、书院与文人之风气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明清关中书院对明清关中文学发挥着促进作用,为科举人才的培养和文学环境的营造创造了条...
关键词:明清时期 关中 书院 科举 学术 
康熙博学鸿词科中关中士人及其文学活动
《唐都学刊》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问题研究"(11ZXW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心学关中传播与接受史研究"(K5051308001)
康熙年间博学鸿词科既是清初的一项文化策略,也是一件政治事件,这次参加己未特科的在野士人近二百人,中进士者近五十人,它对于缓解当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笼络在野的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标志着清初统治者在文化统治方面的...
关键词:康熙 博学鸿词科 关中士人 文学活动 社会影响 
明清关中士人作品的刊刻与传播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21-26,共6页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关中士人生存境域与文学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1ZXW008;中央高校科研业务重点项目"心学关中传播接受史";项目编号:K5051308001
明代中后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为图书的刊刻和流布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士人的著述通过刊刻、传抄、互借、赠送、散发、交换等方式被广泛流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促使了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发...
关键词:明清 关中刻书 传播 
明清关中文学环境与“秦风”问题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常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ZXW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K5051308001)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秦风...
关键词:明清文学 关中 “秦风” 时间空间理论 文学环境 文学风气 文学体裁 
儒家工夫中的理性与直觉——以李二曲的“静坐”与“澄原”工夫为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常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研究(11ZXW008);2013年中央高校业务费重点项目:心学关中传播与接受史(K5051308001)
理性直觉是儒家体道的不二法门,它基于天道与人心同一、人心能够体道的原则。儒家主张向内直觉体验。这种理性直觉与佛道强调空寂的直觉体验有着本质的区别。李二曲道德哲学所提出的"静坐"与"澄源"的工夫论主张"动"、"静"相宜,强调道德...
关键词:理性直觉 道德形而上 审美境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