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MZ004)

作品数:12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振东满忠坤张晓燕靖东阁林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当代教育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教育国民性民生改善教育需要民族地区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城乡一体化中农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
《继续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34-37,共4页孙秀岚 靖东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编号:11AMZ004)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它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在一体化的思路中把农村教育定位为服务于城乡共同发展;由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的自由流动,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人口骤减、经济社会发展对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教育 城乡二元结构 
论教育何以关涉民生被引量:2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0期7-10,共4页张晓燕 孙振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11AMZ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民生改善这一系统工程中,无论是依靠制度保障,借助市场互利与居民互惠,还是个体的自主改善,都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障教育在民生改善中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教育 民生 教育价值 教育发展 
人的国民性、世界历史性与教育被引量:5
《教育学报》2016年第6期3-9,共7页孙振东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与文化教育发展互促研究"(项目编号:15JJDZONGHE02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AMZ004)的研究成果
国民性是国民主体基于所处的独特的天地系统、国际环境和国家内部结构,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体现于每个国民个体的心理特征。人的世界历史性是在人类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人的发展状态,是地域狭...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 人的国民性 人的世界历史性 人的全面发展 “教劳结合” 
人的未来性与教育的敞开性——试论教育对复杂未来的回应被引量:1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年第12期5-8,共4页虞嘉琦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编号:11AMZ00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教育促进民生改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2ZGM2-03)的阶段性成果
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教育应运而生,而教育的产生又反过来促成了未来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变。可以说,正是教育的种种施为才使人向未来敞开,占有自己的本质。现代社会是复杂的风险社会,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敞开自身,以培养适应未来的根基深厚...
关键词:人的未来 敞开 风险社会 
基础教育改革多元价值取向论
《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6期3-6,共4页靖东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AMZ004);西南大学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制约因素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409247)
国家单一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改革表现为简单化改革和官僚式改革,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忽视地域差异性和文化适应性,因此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该理论主张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价值协商与多方合力作用的过程,坚持主流价值观与多...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多元价值取向 政府与民间 
应用“三角互证法”提升教育技术研究的品质被引量:3
《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10期23-28,共6页林刚 张诗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28);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AMZ004)的研究成果
"三角互证法"利用文献、考古学和人类学三种方法的相互印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有效性。教育技术具有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时采用简单...
关键词:三角互证法 文献 考古 人类学 教育技术研究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依存问题被引量:13
《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5期21-27,共7页满忠坤 孙振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11AMZ00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教育促进民生改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ZGM2-03)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具有内在的依存关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本身就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增强民族群众民生改善的主体性,是教育民生功能的本质规定及实践路径。忽视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文化规约性,是民族地区诸...
关键词:民族教育 民生功能 教育需要 文化观照 
国民教育的式微与重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张晓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11AMZ00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教育促进民生改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ZGXM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民教育的失落源于对"国民性"认识的模糊与不确定、文化多元与冲突所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社会关系变迁过程中工具性教育的凸显。当前,国民教育的重建需要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国民性的改造与完善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加强人文...
关键词:国民性 国民教育 文化自觉 
教育之于国民性的养成及其限度——兼论教育学的学术边界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7期8-12,共5页满忠坤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AMZ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民性"被纳入教育学的话语体系,既是教育学学者对相关实践与理论问题的自觉回应,也是对其学术使命的积极担当。教育虽为国民性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条件,但也不应被赋予各种无力承担的"厚望"与"误望"使其沦为"众矢之的"。教育作为一...
关键词:国民性养成 有限责任 教育限度 学术自觉 
论教育的民生功能被引量:13
《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5期41-46,共6页张晓燕 孙振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11AMZ00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教育促进民生改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ZGXM2-03)的部分成果
教育是民生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民生其他方面的改善起着基础性作用。教育的民生功能是教育系统在塑造和提升民生主体的主体性,引导民生主体提升生存发展能力与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民生主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效与作用。教育的民生功...
关键词:教育功能 民生主体 民生改善 教育的民生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