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S034)

作品数:23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自慧张静李国娟孙振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晋阳学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成人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儒家人性孔子克己复礼先秦儒家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真相与启示:先秦儒家“均平”思想探微被引量:11
《孔子研究》2014年第4期36-41,共6页张自慧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的后期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俗’文化冲击下的道德失范和文化救赎"(12YJA710096);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礼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B12055);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文化自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2012-B-003)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平均主义的源头,而是"均平"思想的起点。"均"乃均衡、公平之意,其实质是人人"各得其分",而非人人"份额相等"。"均平"思想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适度的等差是社会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其缺陷在于以宗法血缘...
关键词:儒家 各得其分 均平 和谐 
论“明礼”与“有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行十周年的思考被引量:5
《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23期25-29,共5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7BZS034);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10-D-051)的研究成果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行已经十年,但中国的道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公民的道德素质仍不容乐观,在一些方面甚至还有"滑坡"的迹象。导致道德建设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为道德建设找到切实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纲要...
关键词: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 明礼知礼 尚礼行礼 
“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4
《孔子研究》2011年第5期4-10,共7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7BZS034);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0-D-05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内社科基金项目“礼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项目编号:SJ2011-11)的阶段性成果
"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孔子"克己复礼"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复到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上,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的和谐。"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在于周...
关键词:孔子 周公 儒家 周礼 克己复礼 
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被引量:5
《成人教育》2011年第8期42-45,共4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2010-D-05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冠礼是给步入成年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它通过完整而繁琐的成人仪式让受冠者获得各种成人的权力和义务。其目的是让受冠者接受道德礼仪规范的教育,学会自尊尊人、责己责人、克己修身、谦恭待人,在调适自我、承担责...
关键词:冠礼 《仪礼》 道德教育 体验式 
和谐: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对中国古代文明构建路径的理性思考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1年第7期43-46,共4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S034);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内社科基金项目(SJ2011-11)
华夏文明是礼乐文明,礼乐文化和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赖以形成和存在的支撑体系,其以"天地神民"结构为基础的神权制度融洽了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其以"四时为节律"的礼制协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以"惟德馨香"为目标追求的礼乐...
关键词:礼乐文明   和谐 
感恩:道德品行的善端被引量:3
《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28-30,71,共4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2010-D-05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重点项目“礼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
关键词:感恩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道德教化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被引量:7
《河北学刊》2011年第2期35-40,共6页张自慧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对"复礼"二字...
关键词:孔子 周公 周礼 克己复礼 
先秦“孝道”的本来面目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25-29,87,共6页张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
在中国文化中,孝是一切道德原则的核心,被奉为人伦之至理;孝道是教化民众、化德成俗、理家治政的重要手段。先秦"孝道"的基本内容包括:尊敬父母,敬重老人;移孝于忠,事君治国。孝道在推行过程中,经历了"从双向的情感交流到单向的义务付出...
关键词:先秦 孝道 《孝经》 家庭 当代价值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探析儒学独尊千年之原因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存。然西汉以降,惟有儒家学说独尊千年成为显学,长期位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儒家全面、合理地继承了中国元典文化的精华。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重人远神的入世情怀...
关键词:儒学 元典 中庸 礼乐教化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的特征与理念被引量: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孙振武 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上海电机学院科研启动项目"量子博弈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08C405)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其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其...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 和谐社会 特征 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