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10-01)

作品数:20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怀仁卢晓河庞家伟王齐虎更多>>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阴山学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陇东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写作主体陇东方言汉语写作写作唐代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小说叙事中故事的解构与重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70-78,共9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SK0907)
叙事与"故事"密切相关,没有故事就不会有真正完整和形象生动的叙述。离开了故事就没有叙事艺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叙事学。现代小说打破传统的"故事性"叙事模式,"放逐故事",正视生活事件本身的"非故事性"和人类生存本身的"非传奇性",...
关键词:现代小说 叙事 故事 解构 重构 
论小说写作中标题的“陌生化”修辞艺术
《写作》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支助成果,项目号: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支助成果,项目号:XYSK0607
在小说写作中,写作主体多重视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叙事方法的选择等,却较少去关心标题的拟定。而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是引发读者联想与再创造的契机,具有画龙点睛、补充匡正之要义,应该简明、贴切,能高度概括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小说写作 “陌生化” 修辞艺术 标题 作品内容 写作主体 情节结构 叙事方法 
论汉语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定位被引量:3
《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70-74,共5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SK0607)
意象思维是汉语写作中最显著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根本特点在于在认识和评判外界事物时,以时间属性为主,空间属性为辅,以时间属性统摄空间属性。意象思维凭借饱含情感的形象,用譬类喻示的方式,表现了对宇宙人生的优乐情怀,揭示了中国...
关键词:汉语写作 意象思维 特点 方式 方法 定位 
论汉语写作中虚静观与主体写作心理的关系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庆阳古代战争文学与民俗研究"(项目编号:0610-01)成果;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XYSK0607)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
关键词:汉语写作 虚静观 写作心理 灵感 审美指向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卢晓河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资助(0610-01);陇东学院科研项目(xysk0710-0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卷中,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是其显著、生动的无尽主题。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山水田园都是他们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中华农耕文化是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主要原由。农业作为古代中国主...
关键词:农耕文化 崇尚自然 隐逸之趣 山水田园 
论小说写作中悬念的形成机制
《写作》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支助成果,项目号: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支助成果,项目号:XYSK0607
小说写作无论是沿着单纯讲述故事的路向发展,还是沿着表达写作主体内心体验,强调抒情性、寓意性的路向发展,也无论现代小说观念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叙事性作为小说的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动摇,小说要讲故事,这...
关键词:小说写作 《小说面面观》 悬念 讲故事 内心体验 写作主体 小说观念 美学特征 
对汉语方言写作的民俗审美观照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支助(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支助项目(XYSK060)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方言写作无疑将是从另一个视角去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之一。方言是民俗底蕴的凝聚,汉语方言写作不仅可以保护民俗文化,而且能拓展写作渠道,丰富写作风格,从而进一步实现汉语写作...
关键词:汉语写作 方言 民俗 文化 历史 审美 
范仲淹戍边战略的儒学特质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卢晓河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资助(0610-01)
范仲淹的政治影响及人格魅力为时人和后世所敬仰者甚众,但对他庆历年间戍边西北的经略思想则关注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他经略西北边疆的研究,解读儒家"仁"学思想对他的影响。和平是人类永久的希望,范仲淹以"仁"为本的战略思想仍然有着...
关键词:儒学 防御战略 以仁治军 安抚诸羌 
“桃源”意象在宋代诗文中的新变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9-43,共5页卢晓河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资助(0610-01)
自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构建了中国本土大同理想的社会蓝图——"桃花源"模式以来,后世历代都有借此母题以寄托理想、抒写情志的诗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桃源"母题的理解也发生着不同的异变。唐人笔下的"桃源"大多已成为...
关键词:桃花源 宋代 现实化 
陇东方言中的体貌助词“来”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资助(0610-01);陇东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XYSK060)
从"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大三角上对陇东方言的体貌助词"来"所负载的四种不同体貌意义进行细致的剖析,并试图回答动词"来"向体貌助词虚化的义理和规律。
关键词:陇东方言  体貌助词 大三角 语法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