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仁

作品数:47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写作主体陇东方言方言写作小说写作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陇东学院学报》《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陇东学院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秦陇方言中空间方位词的构词特征与空间范畴认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31-35,共5页吴怀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XYY009);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空间语言、空间图式、意象图式等相关理论,对秦陇方言空间方位词的构词特征与空间范畴认知,从方位空间表征、语言空间维度范畴认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和论述。认为秦陇方言对于空间维度的认知方式是基于认知原型...
关键词:秦陇方言 空间方位 构词特征 空间范畴 空间图式 
论泾河流域民俗中“家”意象的农耕文化意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64-70,共7页吴怀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XYY009)。
"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空间,也是一种遮风挡雨、繁衍生息的精神象征。"家"意象从先周时期就确定了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从而也成为了农耕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泾河流域的民俗事象中,"家"意象的大量表达体现出以"家"...
关键词:民俗 泾河流域 “家”意象 农耕文化 
民间信仰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拓家岘子“三显神”庙会调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08-112,共5页吴怀仁 徐治堂 吴昌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泾河;渭河流域语言民俗特征比较研究"(16XYY009);国家语委项目"泾河流域语言民俗历史流变研究"(YB125-117)阶段性成果;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资助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信仰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既会在同一地区出现差异,又会在不同地区产生关联。这表现出民间信仰会随着人口的流动而产生流动,但在流动中又会产生变异。庆阳市西峰区拓家岘子"三显神"伍员信仰在庆阳民间只此一例,...
关键词:民间信仰 庙会 拓家岘子 三显神 伍员 传播变异 
秦陇方言中的动态助词“些”
《陇东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2-14,共3页吴怀仁 徐治堂 董旭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泾河;渭河流域语言民俗特征比较研究>(16XYY009);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泾河流域语言民俗历史流变研究>(YB125-117);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支助
秦陇方言中虚词"些"做动态、体貌、情态助词是一种很独特的语法现象。秦陇方言中的虚词"些"做动态体貌情态助词时具有模糊普通话中助词着、了、过的时间体概念,具有客气、委婉、舒缓语气、模糊时间的意义,在读音上读拖长音,形成秦陇方...
关键词:方言 秦陇方言 动态助词 “些” 体貌助词 情态助词 
秦陇方言中的动词词缀“打﹢嘎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1-33,共3页吴怀仁 
国家语委项目"泾河流域语言民俗历史流变研究"(YB125-117);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计划项目"陇东语言民俗研究"(121001);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资助
动词词缀"打﹢嘎子"在秦陇方言中是一种很独特的语法现象。秦陇方言中"打"作词缀与普通话相比较,它的实际意义已经消失,完全虚化为词缀,只能起到增加音节、增强句子韵律、舒缓节奏的作用。而且与"打"组合的动词大部分不能单用,与"打"组...
关键词:方言 秦陇方言 动词词缀 “打” 
皈依与升华:人类的诗意栖居——论当代生态小说的回归想象被引量:3
《江淮论坛》2011年第5期164-169,共6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010-03);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SK0607)
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小说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主要突出人与自然的齐同和谐关系,在人与自...
关键词:当代生态小说 生态意识 回归想象 土地 家园 童年 
现代小说叙事中故事的解构与重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70-78,共9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SK0907)
叙事与"故事"密切相关,没有故事就不会有真正完整和形象生动的叙述。离开了故事就没有叙事艺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叙事学。现代小说打破传统的"故事性"叙事模式,"放逐故事",正视生活事件本身的"非故事性"和人类生存本身的"非传奇性",...
关键词:现代小说 叙事 故事 解构 重构 
论小说写作中标题的“陌生化”修辞艺术
《写作》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支助成果,项目号: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支助成果,项目号:XYSK0607
在小说写作中,写作主体多重视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叙事方法的选择等,却较少去关心标题的拟定。而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是引发读者联想与再创造的契机,具有画龙点睛、补充匡正之要义,应该简明、贴切,能高度概括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小说写作 “陌生化” 修辞艺术 标题 作品内容 写作主体 情节结构 叙事方法 
论汉语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定位被引量:3
《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70-74,共5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610-01);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SK0607)
意象思维是汉语写作中最显著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根本特点在于在认识和评判外界事物时,以时间属性为主,空间属性为辅,以时间属性统摄空间属性。意象思维凭借饱含情感的形象,用譬类喻示的方式,表现了对宇宙人生的优乐情怀,揭示了中国...
关键词:汉语写作 意象思维 特点 方式 方法 定位 
论汉语写作中虚静观与主体写作心理的关系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吴怀仁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庆阳古代战争文学与民俗研究"(项目编号:0610-01)成果;陇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XYSK0607)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
关键词:汉语写作 虚静观 写作心理 灵感 审美指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