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19)

作品数:17被引量:6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向丽尹庆红李修建黄守斌任旭彬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莱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艺术评论》《民族艺术》《艺术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艺术艺术人类学人类学审美人类学人类学转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缘之外——当代多重语境叠合中民族文学发展向度探析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第1期241-249,283,共10页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批准号:15ZD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批准号:12CZW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民族文学,尤其是人口较少的民族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渐至显出一种基于边缘而向外看的姿态。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书写以'民族寓言'双重性'形式'构建着文化的乌托邦,然而,此种建构仍然充满浓郁的悲剧性...
关键词:边缘 民族寓言 当代 多重语境叠合 
乡土艺术与当代品味的建构——关于源生2016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的思考被引量:1
《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4期99-101,共3页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12CZW019)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源生2016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在昆明剧院、创库艺术区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举行,来自云南各地的240多位民间艺人,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泰国、中国本土的音乐人和学者齐聚一...
关键词:乡村音乐 艺术节 乡土艺术 歌舞 品味 当代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的民族志书写如何可能——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与意义再生产被引量:14
《民族艺术》2017年第3期113-121,135,共10页向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阶段性成果
民族志作为获取田野知识的方法与作为文本书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事实。作为文本书写,民族志的目的不在于田野的再现,而是对于田野意义的探寻。正是承接着民族志的经验性研究与自我反思性,当代美学和艺术学正在恢复对于人类原初全部感...
关键词:民族志 民族志书写 田野 艺术人类学 审美资本主义 
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与当代美学的发展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年第1期235-254,12,共21页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W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人类学日益凸显其在学科疆界拓展与学科重组中的价值与意义,而美学的人类学转向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学术潮流。人类学以其实证研究与反思性,为美学'感性存在'的显现与敞开、关于审美和艺术的重...
关键词:人类学转向 美学的革命 范式的转换 当代美学 
艺术人类学:从符号交流到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11
《民族艺术》2017年第2期111-118,共8页尹庆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审美认同机制研究"(12YJC751101)阶段性成果
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学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惬意,艺术人类学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边缘的不自觉状态。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象征解释人类学的兴起,艺术和物质文化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象征解释人类学把艺术...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符号 交流 能动性 物质文化 
英国的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7
《思想战线》2016年第4期19-25,共7页尹庆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阶段性成果(12C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审美认同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12YJC751101)
人类学的诞生是与对物质文化的研究密切相关的。早期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物质文化被看做是衡量某一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大学学院的人类学系和剑桥大学的考古学系逐渐...
关键词:人类学 物质文化 大众消费 
国外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被引量:1
《艺术探索》2016年第2期63-72,共10页李修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
艺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而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亟需在学科建设上有深入推进,为此,有必要对国外艺术人类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探析。概而言之,其涉及如下主题:一是研究对象的命名,研究者大都认识到了"原始艺术"一词的局限性,而用"民族艺术""...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语境 范式 能动性 涵化 
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纳尔逊.格雷本 李修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阶段性成果
人类学家认为艺术具有普遍性,不过,他们仍要通过寻找共同的艺术形式或艺术活动,如绘画、雕塑、舞蹈等,或是通过探索每种文化体系中的审美轨迹,应对艺术的跨文化认同。所有人都乐于审美欣赏,然其视、听、触、嗅、味等感官偏好却因地因时...
关键词:新艺术史 手工艺 民族艺术和旅游艺术 民族美学 
人类学批评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被引量:3
《思想战线》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15ZD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阶段性成果(12CZW019)
人类学批评既是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学展现其重构现实生活关系之能力的重要维度。人类学批评主要从"意识形态批评"和"日常生活批评"两个基本向度展开实践,为自由而多元的声音敞开诸种可能性。在走向反思的历...
关键词:人类学转向 人类学批评 当代艺术人类学 问题阈 
艺术中的变形问题研究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16年第1期51-59,共9页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
在美和艺术的形构中,变形是一种令人瞩目的表现手法。变形所蕴藉的情感与力量及其折射的世界往往是令人费解而又异常真实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艺术是社会生活关系的微妙刻写,它给予人们重新"看"世界的诸种可能性。在某种意义...
关键词:艺术 变形 意识形态 审美变形 审美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