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3968被引量:8989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济南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MAJORARTICLESABSTRACTS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包心鉴张弘韩民青李蕊宋尚桂更多>>
发文机构: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机械动员到有机动员: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升级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17,189,共14页贾玉娇 张译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发展型社会政策到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2&ZD182)。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表征为上下贯通、内外融通、农民联通的行动者网络,具有“关系升级”的属性。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经历社会动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机械动员到有机动员的机制升级。基于对山东省曹县孙庄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动员 有机动员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 关系升级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实践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8-27,共10页龚剑飞 付高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生成逻辑和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KS066)。
现代化是世界潮流,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批判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科学回答了人的本质、人的历史作用、人的解放道路、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全人类共同发展等问题,形成了主题广泛、内涵丰富...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解放 西方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论“第二个结合”与自我革命的双向推进逻辑和共同价值指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黄广友 江洋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共开国一代革命家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120047102001)。
“第二个结合”与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两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推进“第二个结合”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文化空间、赋予了中国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第二个结合” 自我革命 内在逻辑 价值指向 
不同而一:“伦”的中西会通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7-45,189,共10页高和荣 王青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学的起源、演进与复兴”(项目编号:18ZDA162)。
“伦”是中国社会学基本概念之一,它所蕴含的社会性与秩序性是中西方社会学基本概念会通的基础。在新人文主义视角下,“伦”在类型学上注重中国社会差序格局和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的解释,在心态学上用于理解“明伦”“以教化明人伦”和...
关键词: 社会秩序 新人文主义 
论中国社会工作语境中的适度伦理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6-55,189,共11页袁君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实践智慧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伦理规则研究”(项目编号:24BSH156)。
在现代性语境中,社会工作专业自觉到了其所面对的伦理困境。对伦理困境的破解却仍然局限在封闭的现代性原则内部。适度伦理作为一种伦理承诺,以生活世界为分析伦理问题的起点,在特定社会治理结构中建构社会工作的伦理维度。建立在尊重...
关键词:中国语境 社会工作 适度伦理 
论文化主体性建设——基于梁启超中国思想史“主系、旁系、闰系”的分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6-67,189,190,共14页察应坤 
2024年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4&WZD02);山东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专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文化主体性建设”(项目编号:24RWZX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思想、主义、制度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这一冲击使得儒家经世致用理想遭受严重侵蚀。在此背景下,梁启超不仅仅是以颠覆“旧史学”,“写自下而上的历史”之先河为己任,更为重要的是此后他引介、批判西方历史理论,又...
关键词:梁启超 史学研究 文化主体性 列文森 综合主义 
论《世说新语》的史学用典及对其简远玄胜特点的影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8-78,F0002,190,共13页李剑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古作家的史学修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BZW043)。
《世说新语》简远玄胜的特点除了玄学和文学精神的渗透,还有史学精神的浸润,其中氤氲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高雅的史学修养。从内容方面来看,《世说》的史学用典主要包括借史明志、借史品人、借古言政和品评古史等四种情况;从用典形式来看...
关键词:《世说新语》 用典 简远玄胜 
论《聊斋俚曲》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从《聊斋志异》说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9-86,190,共9页沈媛媛 刘晓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明清俗曲古谱辑释与机器辅助译疏”(项目编号:23AD00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俗文学》周刊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2BWYJ05)。
从《聊斋志异》到民间俚曲创作,蒲松龄笔下女性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被欣赏与知己”的位置,转向了家庭场域中的“实用”教化位置,这缘于蒲松龄晚年文艺创作思维的转型,以及俚曲欣赏对象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解读,可...
关键词:聊斋俚曲 女性形象 女性观 
“中国想象”走出去——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7-97,190,共12页吴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的跨媒介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BWW016)。
“想象力”已成为最具前瞻性的文化软实力因素,对未来想象的定义权是当今世界大国力量博弈的新焦点。中国科幻诞生于晚清时期对西方科幻的大规模译介与模仿浪潮之中,发展至当下又以“跨媒介”“社交化”的方式在西方广泛流传、影响倍增...
关键词:中国想象 中国科幻 译介 传播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法国的译介、流通与阐释研究——基于文化形象塑造的视角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8-105,190,191,共10页栾荷莎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新世纪类型文学法译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3WWB189)。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法译始于1964年中法建交,在一个甲子的历程中以可观的体量与分量发挥了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重塑功能。从文化形象塑造视角考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法语译者、出版者、评者在译本选择、流通、阐释环节参与中国文化身份塑造...
关键词: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法国 文化形象塑造 译介 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