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

作品数:4651被引量:27270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语文》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语言学方言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沈家煊袁毓林江蓝生吴福祥王灿龙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语文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皖中江淮官话鼻音声母的塞化音变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80-192,255,共14页祝晨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资助。
皖中江淮官话多个方言点的鼻音声母[m、n、ŋ]带有同部位塞音色彩。本文分析“鼻音+塞音”结构的语音特征,判断其性质为后塞鼻音[m^(b)、n^(d)、ŋ^(g)]。塞化音变倾向于发生在高元音前。[m^(b)]来源于中古明母;[ŋ^(g)]来源于中古影疑母...
关键词:江淮官话 鼻音声母 塞化 音变 
北京话押韵语感的渐变性——兼论拼音字形对押韵语感的影响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40-52,127,共14页王韫佳 张高媛 
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话押韵系统及元音音位的认知研究”(16YYB0080)资助。
本文使用押韵判断的方法研究韵基音值相似度和拼音字形一致性对北京话母语者押韵语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基于听觉判断的押韵语感是从强押韵到不押韵的渐变分布;韵基的音值相似度和拼音字形一致性都会对押韵判断起作用,且拼音字...
关键词:北京话 押韵语感 韵基 音值相似度 拼音字形 
汉语音译于闻语专名与八世纪西北音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737-751,768,共16页向筱路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藏经洞及和田地区出土于眞语文书释读与研究”(20VJXT013)资助。
新疆和田地区是唐代于闻王国的所在地,在那里曾陆续发现一些汉语-于语双语文书,其中有不少音译自于闻语的汉语人名、地名、官名等专名,是研究八世纪于闻地区汉语语音面貌的宝贵资料。本文对这些双语专名进行对音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
关键词:于闻语 专名 西北音 梵语干扰 
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29-543,638,639,共17页沈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研究”(21&ZD3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ZD11)资助。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
关键词:晋语 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次浊入 上声 人声 去声 
赣语表复数的“禾(物)”的本字及相关人称代词领格形式的来源——兼论“屋”“家”“拉”等处所义词语的复数标记功能和领属标记功能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44-555,639,共13页温昌衍 温美姬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别委托课题(21KYKTO7)的资助。
本文认为吉安、泰和两地赣语表复数的“禾”及安福赣语表复数的“物”本字都是“屋”,不是“和”,也不是“物”;同时认为吉安、大治两地赣语单数人称代词的领格形式源自其与“屋”或“(屋)里”的合音。文章还指出,汉语方言中“屋”“家...
关键词:表复数的“禾(物)” 本字 人称代词 复数标记 领属标记 
汉语伴随义副词“一X”的类型、来源及演变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71-583,639,共14页袁也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汉语伴随义副词的类型、来源及演变”(23XNH135)的阶段性成。
汉语中表达伴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介词和副词,本文重点考察形式为“一X”的伴随义副词。根据构成语素X的意义,可将其分为三类:1)群体类“一起、一堆”等;2)处所类“一处、一道”等;3)同一类“一齐、一同”等。基于汉语史及方言的语言事...
关键词:伴随义 副词 “一X” 类型 语义演变 
清代满(蒙)汉合璧文献词汇研究的旗人汉语视角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84-595,639,共13页王继红 马楷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至民国北京话的语法演变研究与标注语料库建设"(22&ZD307)阶段性成果。
清代满(蒙)汉合璧语言翻译类教材的汉文部分记录了旗人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文献的不断发掘和整理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帮助进一步认识旗人汉语的内部差异,从旗人汉语与元代前后汉儿言语之...
关键词:满(蒙)汉合璧文献 旗人汉语 北方汉语 《汉语大词典》 
梵汉音系结构考察的探索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611-622,640,共13页余柯君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金刚智、善无畏梵汉对音谱与汉语中古音研究”(19VJX109)的资助。
梵汉对音材料相较于传统音韵材料具有可直观反映古汉语音值的优点,因此历来学者们在研究这类材料时主要关注梵汉音类的对应关系。然而受材料所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对音缺失、对音重复这样的问题,为考察汉语音类、构拟汉...
关键词:梵汉对音 结构考察 开元三大士 
“X不敢相信Y”构式的叙实性逆转功能与魔术效应——表示“事实颠覆信念后不情愿地悬置不信任”的心理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387-399,510,共14页袁毓林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研究与发展基金(CPG20240005-FAH);启动研究基金(SRG2022-00011-FAH)的资助。
本文讨论“X不敢相信Y”构式的三种不同的构式意义及其叙实性特点。文章指出,由于谓语核心“相信”是表示信念的非叙实动词,因此这种构式原本是非叙实的(不预设宾语所指的命题y为真或为假),其组合性意义为“x不愿意信任y,y可真可假”。...
关键词:构式(意义) 叙实性逆转 魔术效应 涌现 解锁 (组合性vs.规约性)意义 
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
《中国语文》2024年第4期416-430,510,511,共17页高亮 李建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动视角下汉语儿童语气系统的发展研究”(23CYY021)支持。
儿童早期由请求语法过渡到告知语法,面临习得辨识、架构、表达等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挑战。本研究利用儿童历时跟踪自发语料考察了两名普通话儿童三类告知语法手段的涌现过程,发现三类告知语法手段在儿童进入双词阶段后很快就出现,但经...
关键词:普通话儿童 告知语法 辩识 架构 勾表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