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

作品数:4651被引量:27270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语文》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语言学方言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沈家煊袁毓林江蓝生吴福祥王灿龙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方言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湘语祁东方言次浊字调值分化路径研究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68-179,255,共13页袁丹 陈轶亚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吴湘语声母发声类型比较研究”(2021BYY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吴湘语古浊声母性质及其与声调交互关系研究”(24YJA740059)的资助。
本文运用“增长曲线分析法(GCA)”分析了祁东方言新老派全清、次浊和全浊声母的调值分化现象,统计结果表明:平声类,新派和老派的次浊与全清、全浊都发生了调值分化;上声类,老派次浊与全清、全浊调值分化,但新派次浊与全清合并;去声和入...
关键词:增长曲线分析法 实验语音 祁东方言 次浊字 调值分化 
皖中江淮官话鼻音声母的塞化音变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80-192,255,共14页祝晨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资助。
皖中江淮官话多个方言点的鼻音声母[m、n、ŋ]带有同部位塞音色彩。本文分析“鼻音+塞音”结构的语音特征,判断其性质为后塞鼻音[m^(b)、n^(d)、ŋ^(g)]。塞化音变倾向于发生在高元音前。[m^(b)]来源于中古明母;[ŋ^(g)]来源于中古影疑母...
关键词:江淮官话 鼻音声母 塞化 音变 
演化与接触:清末武汉方言音韵及其演变研究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93-208,255,256,共18页孙志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19ZDA308);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于罕传音韵文献的近代官话方言音韵史研究”(2024GGJS04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证明《同声韵学便览》并非合肥方言韵书,而是清末武汉方言的记录,在此基础上,综合罗马字文献和现代方言资料,梳理出武汉方言自清末以来的音韵变化。研究表明,武汉方言在100多年间的音韵变化是十分复杂的,既有自身因素导致的变化,包...
关键词:《同声韵学便览》 武汉方言 语音演变 语言接触 
山西襄汾方言指示重叠形式“这这”“兀兀”及其来源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63-72,127,共11页赵变亲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西方言参考语法研究”(19AZD039);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专思研创’四位一体的《汉语方言学》教学改革研究”(J20230575)的资助。
襄汾方言指示重叠形式“这这/兀兀”在句法结构中既可做论元,也可做限定词限定一般的名词性词语和指示人/物的“这_(1)/兀_(1)”,但不能限定含数量成分的词语。其功能一般用于指示客观世界或话语中或近或远的单个实体(人/物),也可以对...
关键词:襄汾方言 指示词 重叠式 原生重叠 次生重叠 
关于中古重纽的疑问和思考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73-86,127,128,共16页赵日新 
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2023YGF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20&ZD300)的资助。
本文从中古韵书中已是“既成事实”的重纽现象出发,以认可重纽有实际的语音差别(客观上是辨字的)为前提,思考汉语方言语音调查中跟重纽现象相关或相类似的一些问题。一般认为重纽有实际的语音差别,然则此种差别是音位的对立还是音值的参...
关键词:中古音 重纽 音类 音值 钝音分韵 
吴语{话}义词的时代层次与历史来源——兼谈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的视角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701-714,767,共15页戴佳文 盛益民 
绍兴文化研究工程2022年度重大项目“绍兴宋韵文化研究·宋室南渡与古越方言演变研究”(22WHZD01-14Z);《苏州全书》青年学术资助项目“基于《沈渔四种曲》的苏州方言词汇史研究”(SZQSQN202312)的支持。
历史层次分析是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的题中要义。吴语{话}义词的时代层次分布上,范围最广的三个词形中“话,”最早,“说话”次之,“闲话”最晚;无锡正在经历“话”的覆盖;富阳、昌化等地的“滩头”“天”也较晚起用。来源层次包括内源创...
关键词:吴语 {话}义词 时代 来源 词汇历史层次 汉语方言词汇史 
空间、时间及情态范畴的密切联系——从潮安方言的“使然”“非使然”说起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76-689,766,767,共16页林华勇 柯淑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末民国汉语五大方言比较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2&ZD297)的资助。
闽语潮安方言的介词和持续体标记具有“使然”“非使然”的区别。通过最小对比测试及跨方言比较可以发现,带“使然”标记的句子具备主观性,通常与情态成分共现;“使然”范畴的三种类型与“行、知、言”三域及琼·拜比等(2017)提出的情...
关键词:“使然/非使然” “情态” “空间-时间一情态”范畴 
广东闽语多功能词“放”——内部演变与外部接触共现的个案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90-700,767,共12页徐宇航 
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立项项目“汉语方言多功能词研究”(MYRG-GRG2023-00021-FAH)支持。
据现有研究,福建闽语并无多功能词“放”,广东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表现则非常突出。本文自东向西,以广东东部潮州、中部中山、西部茂名三地闽语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全面描写三地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并对这种多功能特征的形...
关键词:广东闽语 多功能词“放” 语法化 语言接触 
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29-543,638,639,共17页沈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研究”(21&ZD3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方言母语深度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ZD11)资助。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
关键词:晋语 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次浊入 上声 人声 去声 
赣语表复数的“禾(物)”的本字及相关人称代词领格形式的来源——兼论“屋”“家”“拉”等处所义词语的复数标记功能和领属标记功能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44-555,639,共13页温昌衍 温美姬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别委托课题(21KYKTO7)的资助。
本文认为吉安、泰和两地赣语表复数的“禾”及安福赣语表复数的“物”本字都是“屋”,不是“和”,也不是“物”;同时认为吉安、大治两地赣语单数人称代词的领格形式源自其与“屋”或“(屋)里”的合音。文章还指出,汉语方言中“屋”“家...
关键词:表复数的“禾(物)” 本字 人称代词 复数标记 领属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