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研究》

作品数:532被引量:1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圣经文学研究》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圣经编后记耶稣《创世记》《新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梁工张思齐厉盼盼姜宗强侯林梅更多>>
发文机构:河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序言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立项号13BZJ022,结项号20180415)。
河南大学梁工教授主持的国家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极具独特性和重要性。该项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尽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颇具深度,但是针对圣经的科学研究仍然相对较少。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证明了西方文化中最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 科学研究 河南大学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圣经 独特性 重要性 
余莲秀的圣经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43,共33页李志丹 
余莲秀阐释圣经所采用的重要方法是意识形态批评。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范畴来自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伊格尔顿的理论。余莲秀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重视话语研究和不同阶级的权力关系;研究范围广泛...
关键词:余莲秀 意识形态批评 圣经 
马克思主义与圣经关于“两种生产”阐述的比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44-65,共22页左晴晴 
马克思主义与圣经关于“两种生产”白的阐述,均包含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更具根本性作用。通过比较可知,两者对“两种生产”产生的背景、主导力量、劳动性质以及价值取向等的阐述有所...
关键词:物质资料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当代价值 
编后记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307-309,共3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圣经研究”的关系,本辑开门见山地推出一组论述,首先是罗兰·博尔教授为梁工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撰写的序言。罗兰·博尔高屋建気地勾勒出始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外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编后记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圣咏译义初稿》的文言归化与义理会通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66-95,共30页史笑添 
吴经熊《圣咏译义初稿》对圣经词汇的儒家化翻译,展现出他对中西文化会通的深入思考。他以《诗经》为媒介沟通天与上帝观念,构建“人神相通而有差”的宗教观,以突破基督教在中国化时囿于世俗伦理层面的困境。此观念派生出“爱”“畏”...
关键词:《圣咏译义初稿》 文言译诗 儒耶会通 
圣经女士师与《杨家将演义》穆桂英形象比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林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对中国经典和圣经的跨文本阅读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22JJD730007)之子课题“跨文本阅读与当代圣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希伯来圣经女士师底波拉和雅忆拯救以色列脱离外族欺压,《杨家将演义》中的穆桂英是抗击辽国入侵宋朝的一代女杰,她们都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女英雄,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希伯来女英雄以迦南神话的亚舍拉和亚斯他录为神话原型,穆桂英的神...
关键词:女英雄 女士师 底波拉 雅忆 穆桂英 
“前先知书”历史叙事的批判性特征及其成因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09-130,共22页张若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1&ZD277)”阶段性成果。
“前先知书”是《希伯来圣经》中历史书卷的重要代表,其叙事带有鲜明的批判性,编纂者(申命派作者)罗列历史上以色列君主与民众的诸多恶行,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刻批判,用以表明自身所秉持的宗教与历史观念。为达到这一目的,申命派作...
关键词:前先知书 申命派作者 历史叙事 批判性 
哈斯蒙尼王国与罗马共和国的早期互动:基于《马加比传一书》与《犹太古史》的比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31-160,共30页张帅 
公元前2世纪中叶,犹太民族与罗马共和国开始了正式的官方互动。相关史实多记载于《马加比传一书》和《犹太古史》中,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又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两份文献的记载,能比较准确地还原公元前2世纪犹太民族与罗...
关键词:《马加比传一书》 《犹太古史》 罗马共和国 民族独立 
希伯来《哀歌》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研究述评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61-182,共22页莫铮宜 
在当代圣经多元文论的背景下,《哀歌》的心理学2—精神分析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得到持续发展,它充分利用该领域的相关成果,从多个层面深入解读《哀歌》文本,开创出一条有别于传统上历史一神学研究的新路径,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
关键词:《哀歌》 心理学—精神分析研究 述评 
“阿爸”的亚兰文及其《马可福音》语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83-199,共17页张信宇 
本文旨在从亚兰文和希腊文的语境中,探讨《马可福音》14:36中αββα一词的使用。αββα一词的词源为亚兰文的“■”,用法为呼格,并非小孩对父亲的呢称,而是一个普遍性称呼“父亲”的称谓。呼格的用法是与交流者的直接对话,耶稣在祷...
关键词:阿爸 亚兰文 《马可福音》14:36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