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史评论》

作品数:588被引量:59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经济社会史评论》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中世纪中世纪晚期欧洲文明农民世界史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王亚平刘景华徐浩赵文洪龙秀清更多>>
发文机构: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耳曼人主导下的西欧民族融合:以勃艮第王国为案例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30-49,M0004,共21页刘雪飞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欧洲文明视阈下的墨洛温王朝法律文献研究”(24BSS001)的阶段性成果。
勃艮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406年渡过莱茵河进驻罗马帝国高卢地区开始,勃艮第人长期以“盟友”身份依附于西罗马帝国和军事强人埃提乌斯。454年之后,勃艮第人突破同盟框架束缚,在罗纳河流域扩张,与高卢罗马贵族联合在西罗马帝国版图...
关键词:勃艮第王国 日耳曼人 蛮族法 民族融合 
英格兰行会特许权请愿与市场化趋势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50-63,M0004,M0005,共16页康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世纪英格兰行会垄断与市场治理研究”(22BSS051)的阶段性成果。
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行会频繁递交请愿书,要求维护其特许经营权,维持原有的市场秩序。请愿书依据特许状、城市宪章和行会章程,强调行会在会员资格、经营内容、稽查监管等方面的特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依赖权力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必然面临市...
关键词:中世纪行会 特许经营权 请愿书 法治化 
工业革命后英国济贫制度的转变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64-78,M0005,共16页征咪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欧洲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6ZDA14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量化统计与英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1LSC008)的阶段性成果。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原本由地方主导的救济体系逐步引导至集中化、制度化的治理模式。系统梳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各地的济贫实践,可以发现地方自治模式下的多样化探索。在旧《济贫法》框...
关键词:旧《济贫法》 新《济贫法》 地方自治 集中化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早期合作社运动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79-99,M0005,M0006,共23页李威 
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发展和实践时期。尽管罗伯特·欧文与欧文派存在思想分歧,但是在欧文主义的指引下合作社运动开展起来。欧文及其追随者希望通过互相联合,共筹资本,创建社区共同体,以消灭资本主义的竞争体系...
关键词:合作社 罗伯特·欧文 欧文派 合作社区 合作贸易与生产 
16世纪印刷文本出现与流行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100-112,M0006,共14页江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早期法国世俗化背景下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研究”(21CSS012)的阶段性成果。
16世纪印刷术和印刷文本催生了法国大众传播模式。然而,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却激化了法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猜疑、指责和污名化。印刷术及其“大众传播”的效应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产生了相互...
关键词:法国 印刷文本 大众传播 身份认同 社群 
1930年代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113-124,M0006,共13页刘上琼 
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世纪30、40年代振兴广西农村经济的理论与实践”(21BZS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933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农村派代表陈翰笙的引领下,薛暮桥、刘端生等人组织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开展广西农村调查。薛暮桥等人以授课方式培训学生,学生在学校通过撰写“农村见闻录”等形式初步掌握了调查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1930年代 中国农村派 广西 农村调查 
现代社会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对英国社会福利及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4-16,M0003,共14页陈晓律 
现代化创造的物质财富保障了老人的福利,但衣食无忧的人类却忽略了自身的天然义务,即社会责任。传统社会中的养儿防老,在人类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平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现代福利制度剥离了人...
关键词:权利 义务 社会福利 老龄化 人口再生产 
17世纪法国王朝政府治理贫困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17-29,M0003,M0004,共15页詹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早期法国济贫模式及其成效研究”(24BSS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7世纪法国农业凋敝、战争频繁,导致贫困人口剧增,流浪人口不断涌入巴黎等地,引发社会混乱,教会主导的慈善机构无法应对庞大的贫困人群。宗教改革后,教会主张采用管理和教育手段引导穷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1612年巴黎政府成立皮蒂救济...
关键词:17世纪法国 贫困治理 救济院 
历史学为什么要成为一门科学——对话易建平《历史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4年第4期4-14,124,共12页成一农 
在《历史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一文中,易建平教授论证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在研究中尽量排除“价值判断”的影响。但该文在研究对象和方法层面未能充分论证历史学何以成为一门科学,且未能对如何识别、切分“价值判断”和“事...
关键词:历史学 科学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历史学家 
英国国家养老模式的缘起被引量:1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4年第4期15-31,124,共18页赵秀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瘟疫史”(21&ZD241)的阶段性成果。
在旧《济贫法》下,贫穷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并通过打零工、子女赡养和教区救济维持生活。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更多贫穷老人不得不进入济贫院“养老”,但该机构并非为老年人设立,远非理想养老之地。19世纪末,英国政府开始系统性地...
关键词:英格兰 贫穷老人 国家 养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