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

作品数:4881被引量:13141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中原文物》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出土遗址墓葬汉代墓志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韩国河袁广阔刘尊志陈国梁马世之更多>>
发文机构:河南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安灞桥砚湾村大墓小考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朱晨露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村大墓与南陵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44)的阶段性成果。
灞桥砚湾村大墓此前被认为是战国秦孝文王“寿陵”,然而根据考古调查、采集遗物、卫星影像等资料,该墓葬实为西汉时期。通过梳理历史地理文献,认为今浐灞二水间的官厅村,应为西汉时期的郎官亭所在,而砚湾村大墓所处位置,恰为“郎官亭东...
关键词:砚湾村 封土 郎官亭 陈阿娇墓 
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多孔玉石刀研究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蒋成成 王芬 
多孔玉石刀根据形制和钻孔数量可划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刀最早见于江淮地区北阴阳营—薛家岗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多使用乙、丙类刀。龙山时代三类多孔玉石刀流行于黄河流域,反映出东部玉石文化的北上和西渐过程。与此同时,...
关键词:多孔玉石刀 分类 年代 空间分布 社会功能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鼎的制作技术及相关问题讨论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廉海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时期青铜鼎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演变”(项目编号:20FKGB003)阶段性成果。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是目前中国有明确出土地点最早的铜鼎,通过分析青铜鼎的器型和鼎腹部保留的范线,其铸型由外范四范加底范组成。梳理了二里头一期双合范铸造,发展到二期外范双范加顶范的复合陶范法,三期与四期的外范双范加底范的铸...
关键词:青铜鼎 制作技术 二里头文化 
日本兵库县立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嵌绿松石圆牌饰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张天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接触与互动:公元前两千纪的商王国与欧亚草原研究”(项目编号:22JJD770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考古背景视野下的曾国青铜器器用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3CKG013)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兵库县立考古博物馆加西分馆古代镜展示馆收藏有一件千石唯司捐赠的“绿松石镶嵌锯齿缘镜”。本文通过分析其形制特征、装饰风格,认为这件所谓的“铜镜”,实际上应该是二里头文化的镶嵌绿松石圆牌饰,这种圆牌饰目前尚不见于科学发...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 镶嵌绿松石圆牌饰 齐家文化 西北地区 
维摩诘披袍形象考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杨瑾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度“一带一路”专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2YDYLZ007),一般项目“全球史视域下北朝至隋唐墓葬披袍形象研究”阶段性成果。
自东汉中平五年(188年)严佛调所译《维摩诘经》传至中土后,维摩诘形象便开始了从文本记载的“白衣居士”到图像描绘的“士大夫”的转化过程。维摩诘从炳灵寺壁画中袒露上身的胡人形象到云冈石窟雕刻中披袍的鲜卑胡服贵族形象,再到龙门...
关键词:维摩诘 披袍 色诺芬 米底亚 
北朝晚期墓志盖形制纹饰变迁与墓主等级关系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孙嘉茹 
本文在系统梳理北朝晚期墓志的基础上,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墓志从形制、纹饰、等级制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隋初的墓志材料,进一步总结了自北魏末年到隋初之间墓志的传承和变迁,发现东魏、北齐所继承的北魏正光后期墓...
关键词:墓志 北朝晚期 性质纹饰 等级制度 
磁州窑博物馆藏漏泽园铭砖释读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吕瑞东 张晓燕 杜鹏飞 
1989年河北磁县漏泽园遗址墓葬出土18方漏泽园铭砖,在早年的简报中仅公布了部分内容。根据早年报告提供的线索,对原砖实物作仔细考察,现将18方铭砖拓片并作释文,略加考说。铭砖年代从大观元年至宣和四年,葬入者大多为地方贫民,其中有相...
关键词:漏泽园 铭砖 磁州窑 北宋 
山东莒县大朱村遗址M02复原研究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甘创业 
关注墓葬或死亡是中国考古学长期存在的传统。随着考古学的“人文转向”,墓葬复原有望成为认识史前墓葬的一种有效途径。鲁东南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朱村遗址M02大墓的复原结果显示:墓葬至少经历了置椁—置棺—人体装配可能的饰物、象...
关键词:大朱村M02 墓葬复原 情境分析 
论偃师商城水系及基址布局观念的变迁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李杰 
偃师商城的考古新发现揭示了对其水系布局与聚落形态的新认知。偃师商城的布局从一期时以军事防卫为重点的“干”字形,到二期时,受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及“仕者近公(宫)”等理念影响,建构了以宫城为核心、二轴、三环、多路的路网街区式...
关键词:偃师商城 水系 聚落形态 布局观念 
灵台白草坡■国族姓新论
《中原文物》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姚草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项目编号:17ZDA179)的阶段性成果。
■国是西周康、昭时期位于西北边陲的文献佚记古国之一。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地M2■伯墓的考古发现,证明其居邑即在此地。新见■王尊和夨叔匜铭文显示,称王的■国并非姬姓。且■国不是西申,故非姜姓。根据潶伯族姓以及■、潶二伯墓的...
关键词:■伯墓 ■国 子姓 西申 潶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