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作品数:41被引量:7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周光远王瑞王彤彤石国强赵国强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理学更多>>
发文主题:白马藏族声乐教学音乐声乐钢琴教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中国西部科技》《北方音乐》《民族艺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被引量:2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78-79,共2页杨欢 
高校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给出不同的情景知识来让学生们进行感受化学习,声乐教学活动中,主要是突出声乐的自身魅力,遵从声乐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教学。在声乐教学活动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因材施教理念 
西和乞巧节中“跳麻姐姐”舞蹈的形态探析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5年第4期131-133,共3页王晓静 
"跳麻姐姐"是西和乞巧民俗的传承载体。乞巧是传统文化中一项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乞巧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田野调查出发对西和乞巧节中"跳麻姐姐"舞蹈的动作、结构、歌舞等形态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
关键词:西和 乞巧节 跳麻姐姐 舞蹈形态 
大专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被引量: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53-154,共2页李晓莉 
当前,大专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探求受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增加实习机会,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关键词:大专院校 音乐专业 就业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被引量:12
《戏剧之家》2015年第9期207-207,209,共2页李晓莉 
目前,钢琴能力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但当前还是存在着教学模式不规范、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利用微课的手段我们可以对...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钢琴教学 
零起点大学生钢琴教学策略研究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5年第9期208-209,共2页李晓莉 
在大学生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钢琴零起点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提高钢琴学习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以兴趣为先导、以训练为根基、内容形式相结合——分析了零起点大...
关键词:零起点 大学生 钢琴教学 
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3
《北方音乐》2014年第13期86-86,106,共2页李晓莉 
文章探讨了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动机提出了意见,指出儿童钢琴学习动机培养必须尊重儿童心理认知,综合各种资源,期望可以为改善儿童钢琴学习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儿童钢琴学习 学习动机 心理认知 学习效果 
西和、礼县乞巧音乐与舞蹈形态特征
《音乐大观》2014年第6期178-179,共2页张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科研项目 项目批准号:2012LSSK01005
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仪式中,音乐舞蹈是整个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仪式行为的载体。每一项乞巧内容的的表达,都是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完成的。乞巧歌舞专用于乞巧仪式中,歌曲具备地方民歌特征,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调式、风格,歌曲容易...
关键词:乞巧音乐 乞巧舞蹈 形态特征 
西和、礼县乞巧节乞巧仪式歌舞专题调查报告被引量:2
《音乐时空》2014年第9期45-46,共2页张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LSSK01005
西和、礼县的乞巧节仪式至今仍以活态方式存在,其特点是仪式过程歌舞相伴。此次调查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历时4年零30天,调查人员张芳。进入方式是在乞巧节活动存在区采取进点式调查。采访范围包括:西和县汉源镇、石堡乡、长道...
关键词:乞巧节 歌舞演出 巫术歌舞 
陇南民歌衬词的特殊功能与价值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第6期53-55,共3页鹿凤琴 张亚 
陇南民歌中大量的衬词,运用得准确而且巧妙,它使歌词更为生动风趣,不但对体现歌曲地方性特征和民族风格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特定情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民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陇南民歌劳动号子和花儿中...
关键词:陇南民歌 衬词 功能 价值 
从陇南小调中透视旧中国女性的悲情人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10-112,共3页鹿凤琴 
甘肃陇南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有很多真实地表达了农村女性的悲苦命运。从陇南小调中可以深入地透视旧中国女性在"女子娃——媳妇子——婆娘"三种角色中所饱受的生活的极度苦难、精神的无情摧残和情感的压抑扭曲。
关键词:陇南小调 旧中国女性 悲情人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